涼月涼了 作品

第154章 這鹽稅明顯不對

 “《奏請立後疏》”

 “袁可立在天津任上送來的?”

 桌上放著本奏章,朱由校轉頭看向劉時敏問道。

 “回皇爺,是的。”

 躬著身,劉時敏低著頭,看不出臉上表情。

 “老五最近的課業不好?”

 手在奏章上拍著,朱由校問道。

 “奴婢聽說,五殿下因為背書,讓袁知府抽過手掌。”

 “哦~”

 聞言,朱由校恍然的點了點頭。

 袁可立這是明白了他用朱由檢做儲君的打算,在表示自己的反對。

 朱由檢,不夠格。

 你還是自己生一個來吧。

 不過,低頭看了看自己的小胳膊小腿兒,朱由校將袁可立的奏章放到一邊。

 還不是時候。

 “留中不發。”

 剛將袁可立的奏章丟到一邊,朱由校接著就翻開了袁世振的奏本。

 然後,越看臉色越黑。

 “煮海之利,歷代皆官領之。太祖初起,即立鹽法,置局設官,令商人販鬻,二十取一,以資軍餉。既而倍徵之,用胡深言,復初制。丙午歲,始置兩淮鹽官。吳元年置兩浙。洪武初,諸產鹽地次

 “都轉運鹽使司六:曰兩淮,曰兩浙,曰長蘆,曰山東,曰福建,曰河東。”

 “鹽課提舉司七:曰四川,曰廣東海北,曰黑鹽井,曰白鹽井,曰安寧,曰五井,曰察罕腦兒(河北)。”

 兩淮下轄三個分司,兩個批驗所,鹽場三十個,原歲入太倉餘鹽銀六十萬兩,現歲入一百一十三萬兩。

 兩浙下轄四個分司,四個批驗所,三十五個鹽場,歲入太倉餘鹽銀十四萬兩。

 長蘆下轄兩個分司,兩個批驗所,二十四個鹽場,歲入太倉餘鹽銀十二萬兩。

 山東下轄兩個分司,一個批驗所,十九個鹽場,歲入太倉餘鹽銀五萬兩。

 福建下轄七個鹽場,一個鹽課司,歲入太倉銀二萬二千餘兩。

 河東下轄解鹽,歲入二十四萬兩。

 廣東下轄十四個鹽廠,海北下轄十五個鹽場,各有一個鹽課司,歲入太倉銀一萬一千兩。

 四川下轄是七個鹽課司,歲入七萬一千餘兩。

 雲南下轄十二個鹽課司,歲入太倉銀三萬五千餘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