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月涼了 作品

第124章 煮酒話田畝

 萬曆四十八年年,十二月初七,大雪。

 一眼望去,白茫茫一片。

 蕪殿行宮大概的收拾了一下,雖然無法住人,但已經能用來議事了。

 大雪天的,部務已經處理的差不多了,也沒其他事,皇帝就讓人喊了幾個高官,一起在這兒聊閒天。

 或者說,開小會。

 在座的文官有七個,分別是吏部尚書周應秋、戶部侍郎袁世振、禮部尚書孫如遊、兵部尚書黃克瓚、工部尚書徐光啟、左都御史張問達、度支司正卿畢自嚴。

 戶部尚書李汝華告病了,所以袁世振代其前來。

 但稍微有腦子的人都能看出來,李汝華退休已成必然,袁世振就是取代李汝華的人。

 如今袁世振正在慢慢的從李汝華的手中接過戶部權柄,兩人交接完畢的那天,就是李汝華致仕的日子。

 “昔年,蒙元殘暴,寬縱豪強,致使天下凋敝。太祖爺弔民伐罪,再復華夏。”

 “時天下生民艱辛,太祖爺恤小民之艱苦,與劉伯溫定衛所軍屯養民之計,豪言,吾養兵百萬,不耗百姓一粒糧米。”

 放下手中的熱茶,朱由校看向在座的眾人,緩緩的道。

 “楊隋大業至李唐武德年間,竇建德、王世充、宇文化及、王薄等人荼毒河北山東諸地。唐太宗一統中原後,在各地設府田以徵兵馬,供朝廷驅使,終有李唐征討四方不臣,擁天朝上國之名。”

 “但到了唐高宗,乃至於武周之時,府兵難召,府田短缺,終至唐明皇時,李林甫以明文廢除。”

 “我大明的衛所制,與當年李唐的府兵制差不了多少。”

 “然,朕翻閱實錄,永樂元年,各地衛所徵屯田子粒糧兩千四百三十五萬石,永樂十年,徵屯田子粒糧僅有九百一十二石了。”

 “自葉淇變鹽法,改納糧開中為納銀開中,各地衛所時時糧草不濟,需要國帑出銀出糧養軍。”

 “大明的衛所,終究是到了要廢除的地步了。”

 “陛下,臣曾在陝西為官,自長安至獨石一帶,阡陌縱橫,耕穫頗豐,臣就去打聽過,發現這些地,本應是衛所田,然均被鎮守、知府、總兵、兵備道、參將、都指揮等官,佔為己業,所產之糧,不交國稅,不交軍屯,均為其所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