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月涼了 作品

第120章 科舉取吏真不行

 隨著皇帝的一句“天下之事在朕”,大堂頓時就靜了下來。

 但隨後,唯一的內閣輔臣韓爌就出言道。

 “陛下貴為天子,當一言九鼎,決斷天下。”

 “臣知陛下解大明頹唐之勢焦急之心,然《尚書·武成》有言,諄信明義,崇德報功,垂拱而天下治。”

 韓爌說著,擦了擦額頭道。

 “臣請陛下三思而後行。”

 緊接著,吏部尚書孫如遊也站了出來,道。

 “陛下,大明至今已兩百年有餘,朝廷官吏之分自有定數,如今正值多事之秋,前番恩科僅為選吏,已致國子監學子心有怨言。若是改科舉取士為取吏,恐傷天下士子之心。”

 說著,孫如遊抬起頭小心的看了一眼上面的皇帝。

 “如今朝廷官員多為進士,若是選舉人、秀才入朝,恐致士子無人重視科舉,會動了國朝取士根基。”

 聽到韓爌與孫如遊的話,朱由校的眉頭皺了皺。

 官吏合流與科舉取吏,是他必須做的兩件事。

 看向周應秋、畢自嚴等人,朱由校出聲問道。

 “你們也覺得不行嗎?”

 “回陛下,官吏合流,臣以為可。”

 聽到皇帝的問話,周應秋站出來,斟酌了一下用詞,說道。

 “如今朝廷之上,誇誇其談之徒眾多,其人風聞奏事,不務正業,整日與浪蕩子弟為伍,見小利忘義,不堪大用。”

 “若是能從地方選出一批精練老吏為官,調入京城,當可使政務通暢,上下一體。”

 “然科舉取吏,臣覺得為時過早。”

 說著,周應秋話頭一轉,又道。

 “各地官府取吏,一為服役,二為納銀,這些小吏的任用之權,是知縣能掌握這縣城權柄的關鍵,臣以為不可輕動。”

 “畢愛卿覺得呢?”

 聽到周應秋的話,朱由校不自覺的點了點頭。

 明朝的官員數量,本就很少,對地方的掌控力不足,若是將小吏任命權從地方拿走,那地方官員很容易就會被當地大族架空。

 “臣贊同周尚書所說。”

 聞言,畢自嚴拱手道。

 “民間有言,閻王好見,小鬼難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