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暗衛對影衛

 寇謙之和陸修靜在宋國改革天師道,並被封為左右國師,這讓崔浩在魏國更加艱難。

 然而貴族卻因此發難,那些貴族們並未針對崔浩,而是希望拓跋燾將寺廟的特權恢復。

 拓跋燾對此不置可否,這件事最終也是不了了之。

 然而拓跋晃卻不停的上書抨擊天師道,並說寇謙之背叛魏國,天師道是宋國的細作。

 拓跋燾雖然並沒有全信,但是天師道卻地位極速下降,貴族卻利用這個機會將佛教的地位提升了一些。

 但是拓跋燾對寇謙之恨之入骨,因為他的離開,讓拓跋燾打壓貴族的計劃出現了變故。

 拓跋燾一直致力於改革,尤其打壓那些貴族,甚至將他們的特權收回,但是別說拓跋燾,就是劉義隆的宋國也無法那樣,只不過劉義隆採取柔和的政策,顯得宋國像是劉義隆一個人說的算一樣。

 其實宋國也一樣,需要宗室,需要世家。

 不管劉義隆推行的科舉如何,其中選拔的人才有一半出自世家,也就是這樣,劉義隆對世家採取了懷柔政策,不是隨便的剷除,而是改造。

 這也讓宋國的的世家越來越習慣宋國的政策,這也是沒辦法,劉義隆也想將所有世家剷除,但是沒有辦法世家手中依舊掌握著很多資源,人才就是其中之一。

 因為普通百姓哪怕如今已經有了餘錢,大多也不會培養孩子讀書。

 所以軍中將領大多出自平民,而文官則多是世家,剩餘的還有一些寒門,至於平民只佔很少一部分。

 不過這也是劉義隆能夠做到的最好的了,至少各方平衡,宋國蒸蒸日上。

 魏國的問題就比較大,漢人和鮮卑貴族矛盾尖銳,明爭暗鬥。

 拓跋燾本來打算利用天師道打壓佛教的機會打壓貴族,結果寇謙之的背叛讓他措手不及。

 按理說,貴族大多都是鮮卑人,只有少數漢人,但是這些人對於那些漢人官員也是敵意滿滿。

 拓跋燾憤怒之下,派出了一隊影衛,任務就是刺殺寇謙之,如果有機會,宋國重要人物可以伺機刺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