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兗州赴任

 “臣全憑陛下做主。”

 劉義隆想了想,如今只有一個位置適合崔恬,不過劉義隆有些擔心,那裡並不好處理。

 其實暗衛早就報告兗州都督臧質有不臣之心,他這些年一直在想辦法提拔心腹,可是兗州副將都是朝廷派遣的,他也沒有辦法,雖然他嘗試拉攏,但是他們不為所動,而且二人還密報劉義隆,所以劉義隆才派遣暗衛調查兗州,結果讓他十分震驚,兗州雖然政務有刺史掌控,但是一些官員早就暗中投靠了臧質。

 不過讓劉義隆欣喜的是兗州都督府下屬將領大部分都心向朝廷,雖然在臧質部下,可是一旦臧質謀反,銅不會跟隨臧質。

 劉義隆知道兗州很不好處理,好在兗州軍沒有投靠臧質,因為兗州的濟北郡和清河郡接壤,所以濟北郡有一萬兗州軍,其餘一萬駐守在州治廩丘。

 其實兗州經歷過很多變遷,兗州正式作為行政區劃是在西漢武帝設十四州刺史時開始的。

 據《漢書·地理志》載,漢為加強中央集權統治,把全國重新劃分為十四州,設十四州刺史部。兗州是其中之一,治濮陽(今河南濮陽),轄山陽、東郡、陳留、濟陰、泰山、東平六郡國,王莽時期認為漢代的“州名及界,多不應經”,把州名作了改動或合併,兗州未變。

 東漢建武十一年(35)光武帝劉秀將兗州遷至昌邑,下轄陳留、東郡、任城、泰山、濟北、山陽、濟陰、東平八郡國。

 三國時,兗州屬魏。曹操領冀州牧後,為擴大勢力範圍,縮小其他州併入冀州,但兗州轄區未動,仍轄八個郡國,僅將漢時陳留改為陳留國,任城國改為任城郡。

 經過兩晉戰亂至今,兗州多有變動,直至劉義隆登基,恢復了大半,將州治定在廩丘。

 如今兗州有兩萬州兵,各郡還有近萬兵馬,至於各縣兵馬可以忽略不計。

 不過最讓劉義隆擔心的是濟北郡太守,他已經投靠了臧質。

 但是濟北郡的一萬駐軍並未投靠,所以兗州的局勢十分複雜,至少很難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