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高句麗崛起

 就在華夏大地宋魏對峙的時候,原本在遼東的高句麗開始蠢蠢欲動。

 高句麗,《後漢書》中記作“高句驪”,簡稱“句麗”或“句驪”,是公元前1世紀至7世紀時期生活在中國東北地區的一個古代民族,漢元帝建昭二年,扶余人朱蒙在西漢玄菟郡高句麗縣境內建國,故稱高句麗。

 東漢建立後,高句麗不斷兼併周圍邊疆政權,逐漸強大起來。

 東漢末年,遼東郡被公孫度控制, 高句麗主動與曹魏聯盟攻打遼東郡,曹魏攻下遼東後,高句麗終止了與曹魏的合作併發兵襲擊了遼東西部。

 正始五年,曹魏反擊,摧毀了丸都城,高句麗東川王逃到沃沮。

 曹魏摧毀了丸都城後以為高句麗滅亡了,所以很快就撤離了,不過僅僅70年,高句麗就重建了丸都城,並開始襲擊遼東,樂浪和玄菟。

 永嘉五年,高句麗趁中原混亂的機會,於“秋八月襲取遼東西安平”,截斷了朝鮮半島通往遼東的水陸通道,然後於永嘉七年,“冬十月侵樂浪郡,虜獲男女二千餘口”,又於建興二年,“秋九月南侵帶方郡”,取得了對朝鮮半島北方的統治。

 至高句麗第十九代王廣開土王談德(392至412年在位)執政之時,向外擴張的勢頭越來越猛,除了南征百濟、北討契丹、夫餘外,約在廣開土王十三年(404年)全部佔領了玄菟、樂浪,使遼水以東的大片土地納入高句麗的版圖,高句麗國的領域空前擴大了。

 從高句麗好太王繼位起,高句麗開始進入鼎盛時期,好太王在一次與扶余的戰役中就攻克了扶余64個城池,1400個村莊。

 後來好太王兼併了北部的扶餘國和靺鞨部落;在軍事上對百濟形成了絕對優勢地位;並在新羅與百濟,伽倻和倭的戰爭中迫使新羅屈服。

 義熙九年,高句麗長壽王登基。由於百濟和新羅的對抗,元嘉四年,長壽王遷都到平壤,以加強對百濟和新羅的控制。

 長壽王延續了其父好太王的擴張政策。五世紀末,長壽王又吞併了一些扶余、靺鞨和契丹部落;與北魏交鋒;並保持了對新羅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