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騎兵之殤

 劉義隆,歷史上也算一代明君,元嘉之治是劉宋為數不多的亮點,雖然後來數次北伐失利也不能抹殺他的功績。

 《宋書》卷五,文帝——太祖文皇帝諱義隆,小字車兒,武帝第三子也。晉安帝義熙三年,生於京口。

 ……

 景平二年七月中,少帝廢。百官備法駕奉迎,入奉皇統。

 ……

 元嘉七年三月戊子,遣右將軍到彥之北伐,水軍入河。

 ……

 元嘉二十七年秋七月庚午,遣寧朔將軍王玄謨北 伐。太尉江夏王義恭出彭城,總統諸軍。

 ……

 元嘉三十年甲子,上崩於含章殿,時年四十七。諡曰景皇帝,廟曰中 宗。三月癸巳,葬長寧陵。世祖踐阼,追改諡及廟號。

 ……

 《宋書》中的記載劉義隆的一生,其中三次北伐都失敗了,尤其第二次,北伐敗辱,數州淪破”,“諸將奔退,莫不懼罪”,“百守千城,莫不奔駭”,結果魏軍長驅直入,江北多地遭魏軍大肆破壞,導致劉宋國力大損。

 這三次北伐都是趁北魏政權不穩發動進攻,結果卻不盡如人意,得到了“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的詩句,宋代詞人辛棄疾認為劉義隆好大喜功,倉促北伐卻被北魏皇帝拓跋燾趁機南下予以重創。

 說實話,劉義隆對歷史上的自己十分不解,北魏雖強,但是也多次動盪,每次北伐選擇時機不能說不對,但是每次都失敗,而且第二次大敗導致江北宋地生靈塗炭確實草率。

 劉義隆發過誓絕對不會讓歷史重演,可是最近的順風順水讓他以為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但是今日視察軍營,聽檀道濟所說北魏鐵騎讓他感覺到了威脅,尤其河北平原,一馬平川,強大的騎兵足以掃平一切。

 這時候他想到了《宋書》中的記載,如果自己以這樣的心態北伐,可能歷史真的會重演。

 劉裕看著沉思的劉義隆,心中暗道好險,要是自己不敲打敲打這個臭小子他就要上天了,看來他畢竟年齡還小,只怪自己老來得子,不能陪著他們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