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朝堂之爭

 很快,試卷的評分就完成,然後考官退出房間,禁軍把試卷重新封存,等分三場考完再決定最後名次。

 由於第一場很順利完成,第二場第三場也有條不紊的完成,之後就是考官們忙碌的時間,這次決定前十名直接補缺,但是都是一些實際辦事的官位,目的就是鍛鍊這些人才。

 然後的二十名劉義隆打算讓他們進去太學深造,這也是以後的模式,前十名酌情補缺,十一到三十進去太學培養然後再給予任用。

 這也是殿試的模式,至於州試等模式就等以後實行之後再進行改進。

 至於前三名劉義隆依舊按照狀元,榜眼,探花稱呼。

 這前三名劉義隆打算直接留在朝廷任用,其他的酌情或也留在朝廷或外放為官,但最初都是從副手幹起,並且官位不會太高,畢竟劉義隆選取的考生都比較年輕。

 這次科舉其實也有世家子弟混進去,打算搗亂,結果禁軍的存在斷了他們的念頭,而且在科舉之後劉裕下詔,宋律加了一條,破壞科舉者,以欺君論處。

 這下世家根本不敢再有什麼想法,再說劉義隆也沒給他們把路堵死,他們的子弟也可以參加科舉,再有世家也可以走經商的道路,宋國在劉義隆的運作下並沒有重農抑商,而且鼓勵經商,雖說經商也要交稅,但是對於世家來說那是九牛一毛。

 荊州改革之後就有不少世家放棄仕途開始經商,現在也都是富甲一方,而且宋律中有好幾條都是對商人權利的保護,只要不觸犯律法,官府是對商人保護的。

 但是建康的世家還是有些幻想,有幾家在朝中還是有一定的人脈,雖說已經不足以影響劉裕,但是他們團結起來的力量還是不容小覷的。

 他們打算在下次朝會對科舉發難,至少不能讓科舉順利實行下去。

 其實也不怪他們,劉義隆動作太快,而且手握重兵,朝中幾名舉足輕重的大臣都圍繞在他周邊,這讓他們感覺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