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兵進益州

 赫連勃勃損兵折將,暫時無力南下,這時劉義隆接到劉裕傳信,他已命檀道濟領兵兩萬支援,可是這邊自己已經解決了。

 不過這時他又把目光看向漢中和益州,以後北伐這可是大後方,而且還可以複製諸葛武侯的策略,一路出漢中奔長安,一路出荊州奔洛陽,步步為營,這樣北伐的成功率會大大提高。

 既然來都來了總不能讓他白跑一趟,兩萬精銳加上自己的四萬大軍,從夏軍降卒中還能選出一萬五千餘人,留下五千給西城,這樣西城守軍就能達到兩萬,自己就率七萬大軍去益州一趟。

 記憶中益州後來可是出過問題,現在趁著這次機會把所有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劉義隆一邊將大勝夏軍的戰報和下一步計劃派人報給劉裕,一邊在西城等待檀道濟兩萬大軍。

 而且夏軍降卒還有一萬多老弱,正好荊南無主之地有的是,讓他們去荊南種地。

 雖說裡面大多是漢人,也有不少其他少數民族,不過在劉義隆看來不管什麼民族都是中華民族,況且我給地讓你們吃飽穿暖你們還能反叛那就怪了。

 後世網絡不是有句話xx永不為奴,除非包吃包住嗎,好了,對少數民族就採取這個策略。

 以後無論什麼民族的降兵,我就“包吃包住”,你們的首領想打也得有兵不是,有這些降兵的例子我不信老百姓還會跟著那些首領去打仗。

 反正南方還有好多地道沒開發,地我有的是。

 幾日後,檀道濟大軍來到西城,他十分詫異,沒想到會是這麼個結果。

 不過劉義隆一說去益州,檀道濟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既然宋公要我輔佐三公子,那肯定是要支持三公子,再說益州一直都不穩,三公子做法他很認同。

 三日後,七萬大軍開拔,檀道濟為前軍,劉義隆自領中軍,到彥之為後軍,向益州進發。

 有句諺語“兵過千,沒有邊;兵過萬,沒有沿”,七萬大軍浩浩蕩蕩,旌旗遮天蔽日,坐鎮中軍的劉義隆一陣恍惚,瞬間有種天老大,地老二,我老三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