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精品海撈瓷

 第384章精品海撈瓷

 “我不喜歡太胖的,要不咱們還是算了吧。”

 張揚搖搖頭,他感覺再聊下去,陳彥光要自爆了。

 “啊,太草率了吧?”

 陳彥光看著張揚,覺得他單純因為個人的喜好,放棄這種發財的機會不是很理智。

 錢吶,掙錢吶,什麼事不能忍一忍?

 “要不揚哥你再想想?”

 “好吧,我說實話,斯里蘭卡那地方就不適合打撈,因為他們國土面積小,當地政府管的非常嚴。”

 “不過最主要的問題是,海撈瓷都是走量的,不是你撈起來就一定賣的上價,對銷售渠道的要求比較高。”

 “你要是有人家李老闆的渠道,還賣啥海撈瓷啊,直接賣陶嫦整的那些高仿,不比賣海撈瓷掙的多?”

 張揚早就看出來陳彥光對李老闆的生意有想法了。

 他甚至懷疑這次出海撈東西,就是陳彥光主動和人家李老闆提的。

 不然來參加一個瓷器展,對方怎麼會把他們帶到海上來開眼?

 出於朋友的角度,張揚得勸一下。

 幹這種活兒風險太大了。

 而且以後沒事就找張揚鑑定撈出來的是啥,他也遭不住啊。

 張揚可是記得很清楚,那艘宋代的沉船南海一號,上面發掘出了六萬多件文物。

 萬一讓陳彥光撞大運,碰到類似的沉船,張揚真怕自己死在鑑定臺前。

 陳彥光聽完,沉思了一會兒,點點頭:

 “還別說,伱這話有點道理的。”

 他告訴張揚,這幾個月,河東集團的海外生意全面鋪開以後,每個月的純利潤都在六百萬左右。

 最後一個月甚至達到了一千一百萬。

 雖然沒有當初賣假貨、全國收割韭菜來的那麼暴利,但是可以預期的是,等海外渠道完全鋪開,集團的口碑打出來了,掙的錢肯定會幾倍上漲。

 到時候,真的是躺著也掙錢。

 “算了算了,我還是出去看他們撈出來什麼東西吧。”

 “可以,有好東西再叫我。”

 張揚點點頭,拿出手機看小說。

 才看了一章,陳彥光又回來了。

 這次,身後跟著的女救生員,也幫他拿了件古董。

 陳彥光手裡的是個大的醬色的罈子,救生員手裡拿的是一件金屬容器。

 兩人把東西放到張揚面前,陳彥光說:

 “你先看著啊,外面還有幾件。”

 “那些碗啊、盤子什麼的,我就不搬進來了,沒啥好看的,咱就整點特殊器型的東西。”

 “別,你先別急。”

 張揚只看了罈子一眼,就出聲叫住了想要轉身離開的陳彥光。

 “你這件,明代萬曆時期漳州窯的鳳紋甕,不值錢的,也就幾百塊的樣子。這種東西遠不如品相完整的青花瓷。”

 “要不你再看看?”

 “這上面雕的是鳳凰誒,沒有什麼說法嗎?”陳彥光問道。

 “沒有一點兒說法,漳州窯當時接海外華人的訂單,什麼都燒,鳳紋、龍紋啥的,別管逾不逾矩,只要給錢都能燒。”

 “明朝到了萬曆的時候,基本對地方就沒咋管了,這才有那麼多的商船去往東南亞和阿拉伯國家。”

 張揚無奈的攤攤手,從前面那個疑似嘉靖官窯落款的青花瓷盤,再到這件醬釉的鳳紋甕,都很有迷惑性。

 不知道的還以為這是官船。

 但其實大概率是民間交易。

 這是明代晚期社會現實的一種體現,那時候開了海禁,只要願意交稅,啥東西不能賣啊。

 “那這個呢?”陳彥光又拿起旁邊的金屬器。

 “這就是個銅鑼啊。”張揚馬上說道。

 “明代商船基本都會配銅鑼的,你可以把它看成是手動的警報器,一旦發現緊急情況就敲鑼報警。”

 “這東西,一百塊?可能還多了。”

 “多少?才一百塊嗎……”陳彥光無語了。

 他想著甲板上剛撈上來的那些東西,半晌才回過神來,問張揚:“那種青花的茶盅值不值錢?”

 “蓋子沒了,但是茶盅裡面有字,我看了一下好像是個【林】字,被壓在漁網最底下,沒那麼好拿出來。”

 “哦,我知道你說的是什麼了。”

 “那就是我剛才提到的,海外華人在內地窯口定做的瓷器,上面寫的字基本都是他們的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