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攤上的拖鞋 作品

第304章 運到島上去幹嘛

 “三五斬邪雌雄劍真沒有,但是雌雄雙股劍的話,就有。”

 “難道是那把攻擊範圍加2的雞肋武器?”張揚笑著問道。

 “哈哈哈,沒錯,不過把劉備的武器搞成這個樣子,三國殺全責。”

 程宗文是懂梗的,不過很可惜,他口中的雌雄雙股劍,經過張揚鑑定,只不過是當年清朝皇家戲班使用的道具。

 論價值,還不如之前那位大爺鑑定過的二胡。

 “tmd,既然是道具,他們運到島上去幹嘛?”

 程二爺看著手裡已經生鏽的鐵劍,有些無語。

 “嗨,他們那些人的想法,正常人哪裡能理解呢。”

 “記得沒錯的話,他們專門挑選並帶走了,近代史上那些著名的不平等條約的原件,說是這樣,就算他們繼承大統。”張揚說著說著,自己都笑了。

 “那還真是思路清奇啊。”程二爺附和著點點頭。

 閒聊過後,步入正題。

 程二爺進到書房,要給張揚看看,他口中那些極其珍貴的文物。

 首先,當然是看青銅器。

 現在人們都知道,青銅器是國之重器,但近代的時候,收藏氛圍和現在完全不一樣。

 當時青銅器甚至都不算一個專門的品類,還沒有宣德爐受重視。

 所以最後運到島省的銅器,攏共也才五千多件,還不到玉器的一半、瓷器的五分之一。

 當時運走的文物裡,佔大頭的,是書籍和檔案文獻。

 所謂文化傳承嘛,最主要的當然是文字,即使是最珍貴的帶銘文的青銅器,上面所有金文加起來的字數,恐怕還不到《四庫全書》字數的零頭。

 運走的青銅器總數少,程二爺的嶽姥爺送回來的自然也少。

 一共就五件:

 兩件春秋時期的虎形帶鉤(腰帶扣),一件雕滿了蟠龍紋的罍(lei三聲),以及兩件漢代的【水注】。

 作為古代文人書房裡的必需品,水注除了有往硯臺裡倒水的作用,還是重要的裝飾品。

 程二爺這兩件水注,形態相差的非常遠,以至於像張揚這麼見多識廣的人,都是

 貴一點的那一件,造型是一個跪坐的侍從的形象。

 出水口在頭部,豎著像個煙囪;注水口則在侍從手裡的號角上。

 內部是空的,用來儲水。

 算是一件漢代人形青銅器中的精品之作。

 早幾年放到國外的拍賣市場上,起碼也值個五十萬。

 不過張揚反而更關注另一件便宜的水注。

 雕的是蟾蜍,但造型神似妙蛙種子。

 在這件青銅蟾蜍的後背上,伸出來一段竹節狀的出水口。

 但是張揚找了半天,都沒找到注水口。

 從哪兒灌水呢?

 “會不會原本的設計,就是從這個細細的出水口,慢慢往裡面倒灌啊。”程二爺猜測道。

 “我寧願相信是當時的工匠模具做錯了,也信不了你這種解釋。”

 張揚想了想,給青銅妙蛙種子拍了張照片,準備回臨海以後,找這方面的專家打聽打聽。

 畢竟這件東西,不出意外的話,以後會展出在海林博物館的青銅器館裡。

 到時候寫物品介紹的重任還得落在他頭上。

 保存好照片後,張揚說了句心裡話:

 “文哥,你這些青銅器,不太行啊。”

 “為啥?”程宗文撓了撓頭,表示不理解:“我以前盜過一共六座漢墓,都沒有發現過這類東西,什麼虎符啊、水注啊……”

 “那是虎形帶鉤,和虎符沒有一丁點兒關係。”張揚糾正道。

 “反正我沒見過虎形的,最多的也就是龍首。”

 “那是你樣本數量太少了,要麼就是挖的不對。”張揚分析道。

 “唉,伱說的有道理。”

 程宗文突然嘆了口氣,老生常談,後悔起當初入錯行的事。

 說什麼,如果當時學的是鑑寶,就算不下墓,還是照樣有各種各樣的寶貝。

 在張揚聽來,說的都是些場面話,他可是見識過程宗文滔滔不絕講風水知識的樣子,絕對不是簡單的入錯行這麼簡單。

 “大哥,別傷春悲秋了,你說的那些珍貴的文物呢?”

 “這不是……剛才被你鄙視了嘛。”程宗文有些尷尬的抿了抿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