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攤上的拖鞋 作品

第249章 參加拍賣,沒必要太正常

 是送來的拍品本身就有問題,還是拍賣會在用這東西做局啊?

 張揚覺得兩種情況都有可能。

 反正贗品出現在拍賣會上,說拍賣機構完全不知情,肯定不合理。

 就看這問題是什麼時候發生的了。

 張揚趕緊打開之前的拍品資料看了一眼。

 不知道佳士得是不是故意的,資料裡就給了張【玉勾形器】平放在桌面上的俯拍照。

 這能看出來啥?

 最基礎的器型:呈扁平的魚刺狀。

 勉強能確定材質:岫玉,和臺上展示的玉器一致。

 還有用途:其中一端有兩個鑽孔,符合“紅山文化的玉器,是縫綴在衣物上的飾物”這一特點。

 最關鍵的、能證明拍品飽經歲月洗禮的土沁呢?

 因為照片沒有足夠的層次感,看起來並不像實物的沁色,假得那麼明顯。

 反觀實物,沁色的位置和顏色都不對。

 紅山文化出土的玉器基本都是陪葬品,坑口分為朝陽市的石棺和赤峰的土坑兩種。

 這件勾形器受沁這麼嚴重,只能是土坑出土的。

 但赤峰當地土壤缺水、沙土化比較嚴重,沁色不是這樣的。

 同時,受沁的前提是和土壤接觸。

 看這件玉器被侵蝕的位置,很難想象它是被怎麼埋在土裡的,才能形成只有兩側中間有沁色的情況。

 可以從中間摺疊的玉器嗎?

 總之,這就是件2012年造出來的仿品。

 而且造假的人,肯定沒有現場挖掘文物的經驗,是個半外行。

 現場懂行的人當然不止張揚一個。

 喜歡研究高古玉的人,估計比研究青銅器的多一倍。

 所以在玉器剛開始展示的時候,現場就已經開始有人低聲議論了。

 等到拍賣師宣佈開始競價的時候,“贗品”的說法,已經在現場的競拍人之間,完全傳開了。

 周寶探聽完周圍人的可靠情報後,啃著手指甲問張揚。

 “張大師,這個紅山玉有問題嗎?”

 “說是因為物流原因,沒有參加前天的拍品預展,但應該是請人鑑定過的才對。”

 “我看不準。”張揚眨了眨眼答道。

 “好的,我懂了。”

 周寶探聽明白了張揚的潛臺詞。

 如果是真的,誰會說看不懂呢?

 他拍了兩下自己的臉,好像想清醒一下似的,接著告訴張揚:

 “那這次拍賣會要出大事故了。”

 “怎麼說?”

 “這……唉,您接著往下看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