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攤上的拖鞋 作品

第205章 老何他什麼都不知道

 “9月11日,做迴流瓷生意的粉彩造假團伙,在臨海落網。”

 新入行的華子,在手機備忘錄上記下了他剛剛從網上得到的消息。

 隨即口中喃喃自語道:

 “臨海真的是龍潭虎穴啊!”

 “短短几個月的時間,晉省倒鬥扛把子、津門國寶幫、迴流瓷粉彩造假團伙,都在臨海落網了。”

 “必須得改道!老何,我們明天要繞過臨海的話,走哪條路比較好?”

 “啊?”正在河邊洗古董的老何站起身,晃晃悠悠跑回了麵包車前:“咱們不是說去臨海,找我堂弟,把貨出了嗎?”

 “對啊,是找你堂弟把貨出了,你把貨寄給他不就行了?”

 老何撓了撓頭,他在反思自己到底哪裡理解錯了。

 華子可不管這些,接過他手裡的,通體打量了一下。

 “兩萬?”老何聽到這個報價,兩眼放光。

 「生產時間:1793年」

 華夏古代的玻璃雕刻技術,在清代發展到了頂峰。

 接著,他從桌上拿起了另一件陪葬品。

 海外的大拍行起碼要貴20%左右。

 人家是爹參加拍賣會,你馬上來個兒子參加拍賣會,還剛好都只了幾十萬。

 這是華子看了一百多期張大師鑑寶直播切片後,得出的結論。

 這樣就能幫老人確定是虧、還是賺。

 老何看見年輕人抱瓷瓶的姿勢,有點模仿原主人的意思,忍不住了“咦~”了一聲。

 「材質:玻璃、雜木」

 確定是哪個拍行出來的東西,基本也能確定物品價格的範疇。

 不過他習慣先問買的價。

 “不知道啊。”老何搖了搖頭。

 “老爺子,您這件東西沒問題,是光緒後期官窯的一件人物故事瓶。”

 問題不大,鑑寶嘛,不光是鑑定年代,具體是什麼東西也要鑑定。

 “不……不知道。”老何硬著頭皮回答。

 【這大爺是真迷糊啊】

 可能這就是光緒晚期的官窯吧,連精品民窯的水平都達不到。

 沒有計劃好的話,直接往外說,很可能自爆。

 “大爺,這古董的主人,也就是您說的兒子,知道他是您兒子嗎?”

 既然兒子拍賣了幾十萬,當然不可能就一件瓷瓶。

 ……

 故事是編的嗎?很有可能。

 張揚看彈幕都在刷【上當了】,趕緊出來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