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攤上的拖鞋 作品

第130章 24億的黃花梨

 張揚對兩位研究員的反應有些疑惑:

 “怎麼了?難道你們不喜歡和普通藏家交流嗎?”

 “不喜歡。”連鄒副館長都在搖頭,似乎想起了什麼可怕的事。

 “那還是你們交流少了,我在網上直播鑑寶,遇到的寶友都很有趣。”張揚微笑著說道。

 他想起了那些老九門的兄弟,現在,他們中的大多數,應該已經過上了吃喝不愁的好日子。

 “張館長,我冒昧的問一句,你們一傢俬立博物館,義務鑑寶對伱有什麼好處嗎?”聶研究員問道。

 “是啊,我們參加,是因為上面有要求。”

 “我參加,是因為有流量和收益啊!”張揚伸出兩根手指。

 “流量我懂,收益是純靠流量變現嗎?”鄒副館長不解的問道:“現在流量不值錢了。”

 “不止流量變現哦,我們可以用徵集拍品的名義,和拍賣行合作,抽取一部分拍品成交後的佣金。”

 “也可以把玩家手裡的東西收上來,放在博物館的展廳,吸引遊客。”

 張揚把早就打好的算盤說了出來。

 光幾期借展,能幫海林博物館翻盤嗎?夠嗆啊!

 等羊城博物館的大部隊一走,大概率一切恢復原樣。

 但是如果能把“免費鑑寶”、“拍品徵集”、“博物館收藏”這些buff,全疊在一個活動上,說不定能在全國範圍打出名氣。

 到時候,海林博物館將會成為民間藏家的“耶路撒冷”。

 鄒副館長他們無從知曉張揚的鴻鵠之志,剛開始只是覺得:

 “完了,感覺他說的好有道理,我們要被套牢了嗎?”

 但當張揚拿出他事先準備好的,和盛海永興拍賣公司的合作協議時,他們悟了。

 這活動好像真的有戲。

 收益多少不是關鍵,關鍵的是,如果活動能盈利,就能形成良性循環,一直辦下去。

 有機會影響力輻射全國。

 本來在館內就分管宣傳工作的鄒副館長當即表示:“我們這邊可以和你合作。”

 “像聶老師、喬老師這樣中青代的專家,和普通藏家溝通非常有一套。”

 兩位研究員一聽見這話,不停的在搖頭,但是被無視了。

 “只不過活動的頻率不能太頻繁,最好一個季度不超過一次。”

 “這個頻率還行,恢復得過來。”聶研究員附和道。

 “沒問題。”張揚欣然應允:“拍賣會一般一個月一次,我們一次性徵集一個季度的拍品,對藏家來說會更覺得有希望。”

 至於利益分配的問題,大家默契的沒有提。

 張揚自己是覺得,現在就談錢太俗了,等掙到錢了再分錢也不遲。

 沒掙到錢的話,當然就白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