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攤上的拖鞋 作品

第121章 怎麼在國內合法玩象牙

 “兄弟們,咱們敬彪哥一杯。”

 張揚往水杯蓋子裡倒了半蓋子水,對著鏡頭一飲而盡。

 儀式感拉滿。

 “來,歡迎下一位寶友。”

 【就敬一杯是吧?】

 【主播完美詮釋了什麼叫裝模作樣】

 【能不能給彪哥一點尊重】

 “不是不尊重啊,人家正在緩刑期呢,最好少喝酒,萬一酒後吐真言了咋辦?”

 張揚考慮的非常周全。

 “歡迎這位【景地鎮人在倫敦】。寶友,你真是瓷都本地人?”

 “是真的景地鎮人,如假包換。”

 寶友的聲音聽起來年紀不大,如果真在倫敦,大概率是留學生。

 “我猜,你要給我們看一件瓷器,還是景地鎮產的?”

 “嘿嘿,是的。”

 鏡頭裡出現一個白底的瓷盤,黑色紋的邊緣,在燈光的照射下,泛起金色的光芒。

 這是一個非常開門的、墨彩描金工藝的盤子。

 相比於它的工藝,更有趣的是上面紋飾的題材——一副“耶穌受難圖”。

 【寶友,這盤子可不興裝鴨血啊】

 【應該是外貿瓷吧?這種題材在國內沒市場的】

 【這種盤子到底是供著,還是拿來用啊,好彆扭】

 張揚看著這東西也覺得膈應。

 就像畫了個佛祖在碗底,雖然也能用吧,但是剛把碗裡的飯扒拉到一半,就看到佛祖在碗底衝著你笑……

 可能中國古代的瓷器,在外國人眼裡,確實只當藝術品,而不是日用品。

 “東西是真的,年代在清乾隆早期,應該是當時的外貿瓷。”

 “呼~”寶友聽完張揚的鑑定,長舒一口氣。

 “謝謝老師,這下我可以說服我爸了。”

 “說服令尊?”

 張揚覺得有點奇怪,這種幾千塊的東西,留學生富哥們兒不是隨便買嗎?

 於是他打聽了一下:“這東西有什麼故事嗎?”

 “不算故事吧,就是我爸,他是專門燒瓷器的。他說景地鎮不可能燒這種東西,太丟人了……”

 “伱爸爸是不是叫李老七?”張揚鬼使神差的問了一句。

 “誒?老師你認識我七叔?”寶友很驚訝。

 “我七叔的兒子也在這邊留學,可惜了,要是早兩天和您連麥,還能打個招呼。他剛回國了,好像家裡出了什麼事。”

 “那確實可惜了。”張揚忍住笑意點點頭。

 他知道李老七出了啥事。

 榜一大哥現在已經深入河東集團內部,李老七落網的消息,也早就傳到了張揚這裡。

 “你這東西,大英博物館就有同款,所以很開門。”

 “大清雖然閉關鎖國,但是外國人來買東西是不受影響的,這應該是當時的基督教徒,在景地鎮定製的一批外貿瓷。”

 “老師,那像這種東西,價值高嗎?”

 玩“迴流瓷”的寶友最關心的永遠是價值問題。

 “國內的市場,對這種題材的東西沒什麼太大的興趣,看在墨彩描金的工藝上,能給個幾千塊錢。”

 “小千、中千、還是大千?”

 “價值在中千附近。”

 “那差不多,我是六千塊買的。”

 “真的差不多嗎?”張揚挑了挑眉毛:“你是不是忘了,有個東西叫關稅。”

 “放在十年前,這種迴流文物還能發筆小財,現在,除了那種能上拍賣會的大件,買回來基本就是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