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年.QD 作品

第1025章 科學(第2頁)

 領導也因為白寶山的事情正在抓耳撓腮,抱著有棗沒棗打三杆子的想法,通過上級領導的協調,請來了十幾個專家。

 這些專家也是趕鴨子上下第一次,平時他們教書育人、研究學問,但是從沒有想過,有一天他們研究的學問會給公安局幫忙,用來圈定犯罪嫌疑人。

 一時間,他們也手忙腳亂,從來沒有這麼用過自己的專業,無所適從也是可以理解的。

 那些心理學、行為學還有社會學的專家,開始瘋狂的翻閱國外關於研究犯罪的期刊論文,給自己惡補相關專業的知識。

 第一次會議很不順利,因為除了警察,其他人都沒有相關經驗,反而是警察在侃侃而談,那些專家在做記錄。

 在場的警察都面面相覷,我是請專家來給我們上課的嗎?怎麼變成了警察給專家上課?這些專家到底行不行?

 只有張海洋很滿意的點點頭,跟鄭桐接觸多了以後,他學會了用科學的眼光來看待事物,他心裡非常清楚,這些專家沒有相關經驗,第一次開會,實際是相當於給他們轉變觀念。

 第一次會議結束以後,所有人都對請專家會診只反對意見,唯有張海洋力排眾議,堅持隔兩天再召開一次會議。

 第二次會議前半段,專家依然在做筆記,但是會議開到一半的時候,專家就掌握了主動權,他們從各自專業角度,來分析方案者的心理和社會活動情況。

 他們並不僅僅是從書本上來分析,還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分析,這一下子就把來參加會議的警察給震住了,人家講的有道理了,有很多情況是他們考慮之外,但是對案情又確實是有幫助。

 很快角色轉變,上到局長,下到刑警,他們開始運筆如飛,在筆記本上飛快記錄,這些知識把它消化乾淨了,對他們以後破案都是有巨大幫助的。

 經過了五次會議後,他們終於圈定了一個範圍,除了犯罪嫌疑人的相貌,他們已經把這個人給分析的頭頭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