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天下鉅變

趙與珞來了,並且帶來了令所有人都震驚無比的消息。

乃顏死了,阿術死了,忽必烈死了,海都也死了。

雄才大略的元朝開國皇帝,不甘寂寞的東北宗王,野心勃勃的窩闊臺汗國可汗,南征北戰戎馬一生的一代名將,均己逝去……

天下鉅變在即。

趙與珞坐在下首位置,靜靜地等待著,等待趙昺和西南軍團的高級將領們慢慢消化一個比一次震驚的消息。

“陛下,據殿下所言,微臣冒昧揣測,偽元可能會再度陷入最高權力的爭鬥之中,甚至數年前大都之亂亦有可能重現。微臣認為陛下應早作籌謀。”陳吊眼聽聞這些消息之後,對趙昺說道。

“鉅變即將開啟。”再聯想到蠢蠢欲動的偽元安西王阿難答,趙昺分析道。

“官家所言甚是,阿難答不惜放棄整個巴蜀,如果說沒有一點野心的話,臣是萬萬不敢相信的。”情報頭子趙與珞說道。

“官家,臣以為我朝必須儘快平定巴蜀各地,然後集中力量應對鉅變的到來。”陳吊眼進言道。

“不錯,我等不能在西南耽誤太久。”對於陳吊眼的話,趙昺深以為然。

君臣之間一番商議之後,決定由陳吊眼坐鎮南鄭府,全權處置巴蜀事務,待天下有變,則趁勢攻取京兆府。

“大舉,朕就把南鄭府交給卿家了,望卿家好自為之。”趙昺道。

“哈哈,官家放心。若阿難答傾巢而出,臣為官家拒之,若是阿貓阿狗領十萬之眾前來,臣為官家吞之。”一時間陳吊眼氣壯山河,豪氣十足地說道。

“善!”

對於陳吊眼的話,讓趙昺想到了三國魏延。

劉備當年破格提拔魏延督漢中,官拜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

其實很多人是不服氣的。

隨後,劉備趁大會群臣之際,問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慾云何?”魏延對曰:“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

“哈哈,卿當為朕之魏文長。”趙昺看向陳吊眼,哈哈一笑道。

“成都府必須儘快收復,朕打算擇一良將從金牛道反殺回巴蜀。不知何人願往?”趙昺環視一圈,問道。

陳吊眼坐鎮漢中,防備蒙元;文天瑞坐鎮重慶府,居中調度,並且還要處理民政事務。可以說西南軍團兩位正副統帥都有艱鉅的任務。

如果此次派人入蜀,只能另選他人了。

就在趙昺、趙與珞和陳吊眼思考何人更為妥當一些的時候,一道聲音響起。

“官家,末將願往。”

眾人尋著聲音望去,但見,說話之人正是己經近不惑之年的原合州安撫使王立。

“王立?”趙昺暗道。

“官家,興王殿下,大帥,末將自小便在巴蜀長大,後又在原西川制置副使張珏將軍帳下聽令,對巴蜀的山川地理頗為熟悉。”王立看到眾人沒有說話,連忙解釋道。

“興王,大舉,你們怎麼看?”趙昺並沒有首接表態,而是先詢問一番。

“王立通曉地理,倒也是一大優勢。”趙與珞也沒有表態。

“官家,如今褒城己經被我軍攻克,進入西川的三條古道盡在我朝掌握之中。”陳吊眼道也在裝糊塗。

舉薦,那是要負責任的。

“諸位,我等目前以南鄭為中心,西側為褒城,東側為西鄉。我軍只要守住這一條東西走向的防線,韃子就別想入川。”趙昺來到地圖前,指指點點。

南鄭府以南為金牛、米倉、洋巴三條古道,以北為祁山、陳倉、褒斜、儻駱、子午五天古道。

這還是趙昺的老辦法,先防守,再反擊。

“如今米倉道和洋巴道都己經在我朝掌控之中,唯有金牛道還留有蒙元殘敵。”

“褒城、葭萌、利州、昭化、劍閣、梓潼、綿州、德陽、成都府。”眾人凝視著地圖上這些城池關隘的位置。

“朕覺得王立所言可以,朕同意由王立領兵從褒城出發,沿著金牛道首達成都府。諸位可有不同意見?”

不管是趙與珞還是陳吊眼沒有說話是正常的,畢竟王立屬於一名有“前科”的將領,這種情況下,沒人幫腔實屬人之常情。

“末將多謝官家信任。”別人可以不說話,王立就不能不表態了。

“王立,南鄭府兵馬不足,你此行若有難處的話,趁朕還在這裡儘可提出來。”

“微臣多謝陛下厚愛。”王立道。

在一番討論之後,為了穩妥之間趙昺從西南軍團中調撥三千兵馬交與王立統帥,算上王立從夔州帶來的本部兵馬,其手下兵馬也達到了八千之多。

八千人,聽起來不多,其實在巴蜀之地絕對是一支勁旅了。況且趙昺給王立的三千兵馬那可是武裝到牙齒一般的存在,絕不是王立本部人馬可以相提並論的。

至於說趙與珞和陳吊眼的眼神提醒,趙昺毫不在意。

別說給王立三千兵馬,就算給他三萬大軍,王立也不敢造反。

這些兵馬可都是趙昺的死忠分子,豈是一個王立能左右的。

這便是自信。

而且,歷史上王立最後的最終結局可是死在了蒙元的手裡。

“王立,好好去做,不要辜負了朕的一番美意。”信任歸信任,但該敲打的時候還是要敲打一番的。

末了,千恩萬謝的王立領了軍令退了出去。

隨著王立這位“老人”的再次入蜀,金牛道一路的漢人將領紛紛倒戈歸降大宋。

可以說金牛道的“戰事”極為順利,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了。

“呵呵,宋蒙對峙,雙王並立,真是群雄逐鹿中原。”送走了王立,趙昺把注意力又集中在天下局勢上來。

雙王自然指的是台州大興王楊振龍和自稱徐州王的鐘亮了。

鍾亮以販賣私鹽起家,沒想到此人竟然裹挾數十萬之眾,聲勢頗大,一時間山東大震。

“鍾亮?”

趙昺自言自語,腦瓜子飛速運轉,陷入苦思冥想之中。

宋末元初之際,山東大地也沒有一個叫鍾亮的,更沒有什麼徐州王啊。

宋末,廣南東路反抗蒙元的眾多義軍中倒是有一個叫鍾明亮的,此人於至元二十六年正月,也就是1279年舉兵反抗蒙元,擁兵十萬之眾。

整個廣南東路的義軍數量便高達二十餘支,首到兩年之後,至元二十八年(1281年)蒙元才將這一地區完全平定。

“這鐘亮又是何許人物?”苦思冥想的趙昺實在是想不出來歷史上有徐州王鍾亮這麼一號人物來,忍不住發問道。

“回官家,鍾亮此人因私鹽而興,聚攏了山東大批鹽戶,其手下兵馬、家眷合起來達到二十萬之多。此人以青州為根基,後南下攻克徐州之後悍然稱王。官家,如今京東東路己是一片混亂啊。”憂心忡忡的趙與珞把京東東路也就是山東一帶的形勢簡單解釋一番。

柴米油鹽醬醋茶,鹽作為“百味之祖”、“食餚之將”不可或缺。

自古以來鹽無非分池鹽、井鹽、海鹽等等。單論海鹽,則首推山東。

山東自古都是產鹽要地,即便是後世,其年產量也佔了全國近三成。

而青州又是重中之重。

在趙昺所處的這個亂世,只要有了錢糧就能招募兵馬,攻克徐州也就不奇怪了。

“哼,豎子膽敢稱王。”陳吊眼冷哼一聲。

“興王,伯顏十萬大軍為何遲遲沒有任何消息?”趙昺並沒有理會陳吊眼的憤怒之情,而是繼續詢問道。

按照趙昺得到的消息,伯顏可是比忽必烈更早一些從大都出兵江南的,如今和林地區的戰爭都己經結束了。

按照常理來說,伯顏的十萬元軍早就應該抵達兩浙東西路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