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亂作一團的兩浙東路

同等對待,不能厚此薄彼。

南鄭城內凡是原金國的舊將一律處死,凡女真人以及那些罪大惡極的漢人士卒也被盡皆坑殺。

那些普通脅從者則被關押起來,留著日後挖礦使用。

等處理完南鄭府的事宜之後,趙昺終於可以喘口氣了。

“大舉,朕是否過於殘暴?”深吸一口氣的趙昺問道。

“官家何出此言?民間尚且有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說法。何況我大宋和金國乃是世仇。靖康之變是我大宋永遠的痛,臣不敢忘記。”

陳吊眼說得很婉轉,用的是靖康之變,而不是靖康之恥。

但不管怎麼說,實質上都是一樣。

當年皇室無法倖免,百姓更是慘遭塗炭,這些又找誰說理去?

“大舉說得對,是朕多慮了。”殺就殺了,趙昺索性不去思考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

身為穿越者,言易行難。數日之間,斬殺降卒近西千人,這種事情,在趙昺的歷史上堪稱絕無僅有。

哪怕是阿里海牙也被趙昺收為己用,但這些原金國的貴族、宗室是絕不能留下的。原因很簡單,阿里海牙沒有皇室血統。

完顏復的情況完全不同,誰能保證其不會圖謀復國?

“大舉,丁富貴和劉子俊情況怎麼樣了?”

米倉道遲遲沒有消息傳來,趙昺懸著的心始終是放不下來的。

“官家,目前尚未有消息傳來,臣總覺得有點不對勁。”陳吊眼眉頭緊皺,望了一眼南方,說道。

“繼續偵查,若有情況隨時來報。”趙昺道。

“臣遵旨,臣這就去安排。”陳吊眼道。

“嗯,此去米倉道恐怕要遭遇元軍,讓兒郎們小心應對。”

“臣省的,請官家放心。”

……

“劉將軍,卑職未能阻止韃子焚燬棧道,請將軍治罪。”丁富貴雖然是天子親軍,但還是拱手行禮道。

此刻的丁富貴表情顯得極為懊悔。

“到底是怎麼回事?”劉子俊率領的五千兵馬晝夜兼程,仍然慢了一步,看著米倉山上被焚燒的棧道,急忙問道。

“劉將軍,卑職等一路追擊八哈馬等人,未料到此人如此決絕,竟然連夜率心腹棄手下兵馬而去。而後,此人又趁卑職與韃子激戰之機,提前焚燒棧道。”丁富貴道。

“特麼的,怪不得山腳下死了這麼多韃子,還有數百名俘虜。”事己至此,劉子俊看著漫山遍野的韃子屍體,以及被捆綁在一起的俘虜,倒也沒有多說什麼。

說易行難,計劃再完美,也難免在戰鬥中出現各種意料之外的突發情況。更何況這種追擊戰了,如果韃子鐵了心的要跑,追是很難追得上的。

“卑職失職,請將軍責罰。”丁富貴把責任攬了下來。

“棧道被毀,多說無益,我等還是想辦法儘早修復棧道吧。”劉子俊道。

“卑職得令。”丁富貴道。

“也不知道官家和大帥那邊的情況怎麼樣了。”劉子俊遙望南鄭方向,喃喃自語道。

這個時代的通訊極其緩慢,往往時隔多日甚至數月時間才能得到消息。

就在劉子俊擔憂從洋巴道行軍的趙昺的時候,其實早己經拿下南鄭的趙昺也在擔憂著劉子俊這邊的消息。

米倉山上的棧道被毀,這就意味著劉子俊的兵馬無法按期抵達南鄭城下。

“來人,讓這些狗韃子起來開始幹活。”劉子俊大罵一句。

“特麼的,都給老子起來。”宋軍將士上前,一頓皮鞭下去,打得這些俘虜們一片哀嚎。

在宋軍將士的咒罵聲中,數百名韃子開始砍伐樹木,準備修復被焚燬的米倉山棧道。

“呸!這八哈馬著實狠戾,竟然縱火焚燒如此長的一段棧道。”劉子俊凝視著被焚燬的棧道,足有數百米之長,開口咒罵道。

修復數百米的棧道,這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任務。棧道這玩意都是一步接著一步往前推進的,工程可謂相當耗時費力。

……

大宋兩浙東路,台州。後世的浙江省台州市。

台州這個地方從秦代開始設縣,前漢時期增設州,後漢時期改名章安,三國時期改為臨海郡,唐代改名台州,在宋代屬於兩浙東路台州。

此時的台州府衙內,人聲嘈雜,顯得亂哄哄的。

一名魁梧的漢子端坐於上位,神氣十足。此人便是歷史上的大興國皇帝楊振龍。

歷史上,楊振龍於至元二十六年,即1289年二月,在寧海舉兵反元。

(寧海縣後世屬於浙江寧波管轄,不過在宋朝時期寧海屬台州管轄。)

號稱十二萬大軍,實則七萬餘人,分別攻打東陽、義烏、新昌、永康等地,一時間浙東大震。

下首位置坐著一人,正是歷史上大興國的右丞相婁蒙才。

和原本的歷史有些不同,此時的楊振龍並沒有稱帝,這也就意味著婁蒙才自然也不是大興國的丞相。

“肅靜!”

楊振龍看著臺子下面亂糟糟的人群,頗為不滿地呵斥道。

原本因為大軍剛剛攻克慶元府而顯得異常興奮的各路將領們頓時安靜下來。

(慶元府即後世的寧波。)

“諸位,都說說看法吧。”楊振龍道。

“大哥,如今我等大軍兵鋒首指紹興府。依兄弟之見,大哥你就應該一鼓作氣拿下紹興府,然後進入臨安城。”一名滿臉鬍鬚的壯漢咋咋唬唬,似乎根本不懂得什麼是禮節。

“對,三哥說得對極了,這臨安城可是個好地方,趙宋皇帝在此經營百餘年,財寶無數啊。”另一名糙漢附言道。

“哈哈,還有那數不盡的小娘子吧。”

就這樣,一群鼠目寸光之徒在府衙內大呼小叫著。

眼前的這一幕雖然讓楊振龍的心裡更加不舒服,卻又不好當場翻臉。

“依先生之意,我等當如何處置。”楊振龍把目光轉向坐在下首位置的婁蒙才,開口問道。

“大帥,如今這江南之地韃子己成秋後螞蚱,蹦躂不了幾天了。”婁蒙才抱拳行了禮,說道。

“先生的意思是?”

“大帥,如今宋朝大有席捲江南之勢,我等不可與之爭鋒啊。”婁蒙才道。

“先生何故滅自己威風,長他人志氣?”不等楊振龍開口說話,一幫子義軍將領們當場反駁道。

“趙宋崛起,我等下一步當如何決斷?”楊振龍並沒有理會眾人,而是再次詢問道。

“大帥,卑職思考良久,還是覺得我等早日歸附趙宋更加妥當。”此刻,婁蒙才終於把心中的想法說了出來。

“什麼!”

“投降宋朝?”

“豈有此理!”

一時間,整個府衙內一片譁然。

“此事,姑且日後再議吧。”末了,楊振龍緩緩說道。

原本的歷史上楊振龍可是稱帝建號的。雖然在這個時空此人還沒來得及稱帝,但並不代表其沒有這種野心。

在這種情況下楊振龍自然而然不會同意“招安”的建議。

隨著這次“朝議”的不歡而散,楊振龍變本加厲,加速在兩浙東路的擴張,一時間,整個兩浙東路陷入一片戰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