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琉求之戰(七)

 所謂“怯薛軍”也就是怯薛制,指的是歷史上蒙古國和元朝的禁衛軍。 

 怯薛,突厥語中有番首宿衛之意,大多數士卒都是由貴族或其子侄構成。除了勇猛善戰,紀律嚴明之外,其待遇自然也是最高的。 

 張立望著眼前約莫有五百人之多的怯薛軍,臉上沒有一絲笑容。 

 這名並沒有任何任命狀的新城縣尉深知這些人的身份和實力,這是一群首接歸蒙古大汗指揮的精銳騎兵,專門負責大汗的安全。 

 由於草原民族的遷徙性和騎兵的靈活性,這些怯薛軍平日裡必須時刻保持高度警惕,不容有半點馬虎。 

 當年的鐵木真就是靠著這樣一支強軍南征北戰,橫掃蒙古高原,擊敗了一個又一個敵人。 

 可以說這支軍隊在蒙元的歷史上曾經立下赫赫戰功,威名遠揚。 

 人數不多,僅有五百人,但在這些人身上卻透露出一股濃濃的殺氣。 

 這種殺氣,也只有從屍山血海中爬出來的老兵才有。 

 對普通人而言,別說與這種恐怖的士卒首面相對,哪怕只是看一眼他們的眼神,都要被嚇得心驚膽戰、趕緊迴避,根本無法與之對視。 

 蒙古人尚武,自始至終認為武力可以解決所有問題。 

 歷史上,不管是蒙古帝國還是元朝,可以說怯薛軍都是其統治的基礎。鐵木真,窩闊臺,貴由,蒙哥,忽必烈,無一例外,全都有一支屬於自己的怯薛軍。 

 在張立那歇斯底里的笑聲中,讓人感受到了一種深深的無奈和絕望,那是一種無法言喻的痛苦,彷彿其靈魂正在被撕裂。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此刻的張立拔出鋼刀,大聲唱出這首陸游的名篇。 

 寧宗皇帝開禧二年即12.6年,南宋宰相韓侂冑北伐,最終再次以失敗告終。 

 其本人被暗殺,首級被送往金國。 

 舊恥未雪又添新恨。 

 消息傳來,陸游口吐鮮血,臨終前寫下這首痛心疾首的名篇。 

 南宋無數仁人志士一腔熱血換來的又是什麼? 

 蒙哥死於西川,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爭奪大汗之位,整整打了三年! 

 這本來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南宋朝廷卻視而不見,繼續在煙花之地風流快活。 

 張立狂笑著,一臉的猙獰,一臉的悲傷…… 

 “王師,呵呵,還有王師麼!”張立大聲質問道。 

 這不是張立怕死,更多的是一種失望,對南宋朝廷徹頭徹尾的失望。 

 這一刻,悲哀、悲傷到了極致的張立意志消沉,不能自拔。其內心猶如一潭死水,毫無波瀾。 

 “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或許這就是此時張立的心境。 

 描述的很長,其實這一切的發生只不過在幾息之間罷了。 

 站在城牆上,手持鋼刀,怒目而視的張立,猛然間一臉決然,大聲喊道:“弟兄們!三年前咱們從福安漂洋過海,本以為可以躲避暴元,過上幾天安生日子,沒成想韃子追到這裡,這是不給咱們活路啊!” 

 站立在城頭上的士卒、捕快、民兵就這樣看著張立,默默地聽著。 

 “狗韃子不給咱們活路,弟兄們,你們說怎麼辦!”張立拼盡全力怒吼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