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給大胖子上點眼藥

 “官家,恕臣直言,不管從哪方面講,我朝那些投降韃子的士卒都不會得到偽元的信任。” 

 “朕也是這個意思,朕猜測用不了多久,忽必烈的第二次征伐必定全軍覆沒。” 

 “全軍覆沒?官家,恕臣愚鈍,這韃子即便贏不了至少也應該可以逃回來一些吧,怎可能全軍覆沒?” 

 “哈哈,興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且聽朕分析一番。” 

 “臣洗耳恭聽,請官家示下。” 

 “來人,把朕的《輿地圖》掛起來。”趙昺大喝一聲道。 

 《輿地圖》是刻於宋末鹹淳年間政區總圖,目前原圖久佚,世界上僅存的一份宋代拓本藏於小日子京都東福寺。此拓本為日本佛照禪師於祥興二年即1279年帶回日本。 

 宋代以前的地圖基本上很少有流傳下來的,宋代流傳至今的地圖則相對比較多一些。知名地圖有《輿地圖》《華夷圖》《禹跡圖》《地理圖》等等。 

 趙昺令人掛起來的《輿地圖》大約成於鹹淳元年即1265年。 

 《輿地圖》以北宋疆域政區路、府、州、軍、縣為主體。 

 北方地區有契丹,女真,蒙古高原,西夏等區域。 

 周邊則包含高麗、日本及南洋一些國家。 

 這幅地圖在宋代是全世界領先的,當然用後世的眼光去看的話就顯得太過於簡單化。 

 不多時,巨大的《輿地圖》就被宮人們懸掛起來。 

 趙昺來到地圖前說道: 

 “這第一條,偽元出兵時間頗為詭異。三年前忽必烈第一次征伐小日子國是在鹹淳十年十月,徵東元帥忻都、右左副帥洪茶丘和劉復亨統率蒙漢軍2萬人、高麗軍5千餘人、水手近7千人,共計計三萬餘人,從高麗合浦出發,攻打近在咫尺的對馬島,蒙元雖屢戰屢勝,但兵士疲憊,弓箭耗盡。不得不撤退,但就在十一月二十七日夜,登船欲歸之時,飆風大作,韃子戰船又以鐵鏈相連,死者甚重。” 

 史書記載“軍不還者無慮萬三千五百餘人”。 

 “興王,你剛才說忽必烈於去年七月再次出兵征伐小日子國?” 

 “回官家,正是去歲七月能元從慶元、定海出發再次征討倭國。” 

 慶元府即明州,今天的浙江寧波市。定海,即今天的浙江舟山市。 

 王安石做過鄞(yin,二聲)縣知縣,曾說過舟山“實海中之巨障,足以昌壯國勢焉”。 

 舟山故又稱為昌國。 

 慶元(寧波)、定海(舟山)是海上交通要道。特別是孤懸之島定海,更是華夏海防線上最重要的一座軍事要塞。 

 1649年,明朝宗室魯王朱以海進駐定海,與清軍隔海相抗,守護著南明小王朝搖搖欲墜的山河…… 

 舟山群島作為華夏第一大群島,位置極為重要。至少從唐宋時期,就被統治階級所開始重視。 

 即便是到了後世,這裡也常常舉行軍事演習。 

 “呵呵,這就對了,如果說忽必烈的第一次出兵時間詭異的話,那麼這一次的出兵時間就更加令人費解了。這七月的飆風可是比十月更多,更甚啊。”看著地圖的趙昺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