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歷史的迷霧

 封建王朝皇位的繼承總是充斥著血腥。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這個過程雖然殘酷,但其實也沒有什麼對錯之分。 

 玄武門之變,李二不率先動手可能死的就是李二了。 

 如果非要說誰有錯,李淵應該負主要責任。 

 《大宋宮詞》太宗皇帝和他弟弟趙廷美的對話,看似把“金匱之盟”完美的解釋了一番,實則只是影視劇裡的劇情需要。 

 實際上,“金匱之盟”是不可能存在的。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時年60歲的杜太后病逝,此時太祖趙匡胤33歲,正值壯年。 

 彌留之際的杜太后難道能未卜先知,知道趙匡胤和周世宗柴榮一樣英年早逝? 

 公元976年趙匡胤突然駕崩的時候,趙德昭已經26歲,趙德芳也已經18歲了。 

 並不存在杜太后在臨死前所說的什麼“主少國疑,大臣未附。”的情況。 

 而且“金匱之盟”首次在大宋朝廷中正式公開是在太宗即位的第六年,即太平興國六年(公元981年)九月。 

 此時已經賦閒在家多年的趙普,不甘寂寞,上書太宗,說出了“金匱之盟”這件“陳年舊事”。 

 太宗看到奏疏大喜過望,急不可耐地公佈“金匱之盟”於天下。 

 權利這玩意兒,自古以來,不管是誰,一旦粘手,是會上癮的,不管是誰絕對是捨不得丟棄的。 

 此時,趙德昭已經“自殺”,趙德芳也已經“病故”。 

 此時的太宗正在挖空心思準備對剩下的皇位威脅者趙延美動手,但又不敢做的太過明顯。 

 天下悠悠,眾口難堵。 

 做皇帝的往往是更加要臉面。 

 “金匱之盟”問世一年以後,太宗以“圖謀不軌”將最後的威脅趙延美關押於房州。兩年後,公元984年即憂悸成疾而死,時年38歲。 

 趙延美之死是在太宗皇帝首次公佈“金匱之盟”一事三年之後的事情了。 

 倘若“金匱之盟”是真實的,那麼趙延美就成為最後一個有資格繼承皇位之人。 

 至此,“金匱之盟”中涉及到的,所有的可以“繼承”皇位的人全部被除掉。 

 從此,太宗皇帝可以高枕無憂了,可以名正言順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了。 

 太宗皇帝最缺什麼? 

 缺的是繼承皇位的合法性,在沒有遺詔的情況下,繼承皇位可以說名不正言不順。 

 真正是瞌睡來了,有人送枕頭。 

 遲遲無法解決皇位合法性問題的趙二,在即位整整六年之後。 

 終於在趙普的一番騷操作下,迎來了人生的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