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硝田制硝

 可惜鐵甲戰列艦短時間內是搞不出來的,不然那玩意兒擱在這個時代,平推全球的存在。 

 雄霸天下! 

 鐵甲艦,這涉及到大型軋機和熱鉚釘技術。 

 先在需要連接的鋼板上打孔,然後把鉚釘燒紅,鉚釘穿過圓孔之後迅速敲打鉚釘。 

 利用熱脹冷縮的原理,把兩塊鋼板緊密的連接在一起。 

 通常鉚釘加熱到數百度的高溫,鉚釘就會軟化。 

 說的簡單通俗一點,就是“趁熱打鐵”。 

 後世採用的是電加熱方式。 

 這個至少要先製造出來不漏水的蒸汽機船,然後才能考慮製造不漏水的鐵甲艦了。 

 蒸汽機還沒譜的事情,何況是鐵甲艦了。 

 (隔壁的,都開始造航母了。) 

 真正的鐵甲艦想想就行了,想想又不要錢。 

 算了,還是先搞點比較靠譜的吧。 

 比如說把木製戰船上裝上一層鎧甲。但是,在沒有機器作為動力的情況下,這樣做勢必影響航速。 

 腦袋疼! 

 趙昺也不懂什麼造船技術。 

 趙昺只能把這種船舶的發展趨勢稍作引導,至於說具體怎麼操作還是交給專業人員吧。 

 “趁朕這會兒還沒離開,眾卿家,有什麼困難都可以提出來。”收回幻想的趙昺問道。 

 “敢問陛下,您這是不再多待幾日了?” 

 眾人大吃一驚,怎麼剛來就要走呢。 

 “留給朕的時間不多了!” 

 “朕還要去別處看一看,諸位抓緊時間生產兵器、鎧甲,火槍,火炮。記住了,朕只給你們一個月的時間。” 

 就算你一個月的產量能做到裝備一萬多人,總得留出時間操練士兵吧。 

 現在火繩槍全部加起來不過一千支。訓練都夠嗆! 

 時間緊任務重! 

 “回陛下,目前我朝庫存的硝石量有所不足,一旦開戰,火藥消耗甚大。臣等為此頗為憂慮。”張有德說道。 

 作為消耗品,火藥消耗必然是海量的,後世甚至幾萬發子彈才打死一個敵軍呢。 

 更何況是沒有準頭的火繩槍,這玩意兒全靠密集開火。 

 雖然趙昺在圖紙上加裝了準星和照門,並且也預留了刺刀卡槽。但是在使用球形彈丸的情況下,其精度也不見得有多明顯的提高。 

 甚至微乎其微。 

 現在搞燧發槍、膛線、米尼彈是絕對來不及了,只能以後再說吧。 

 秦漢時期已經有大量的文獻記載了隴道和蜀道盛產硝石,比如陰平道、金牛道、陳倉道、褒斜道、米倉道等等。 

 陳倉在唐朝改名了…… 

 “明修棧道,暗度寶雞。” 

 這名字改的相當無語。 

 包括陝西漢中,四川江油的老君山,彭州,眉山等地都是硝石主要產地。 

 老君山的得名就是和煉丹有關,相傳…… 

 老君山硝洞遺址是迄今為止已被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古硝洞遺址。 

 南朝醫學家陶弘景在其錄入的《名醫別錄》以及宋代著名的類書《太平御覽》等,都有對於硝石的明確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