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衣冠南渡(第2頁)

 “啟奏陛下,依陛下之意,我朝應遷往何處?”瓊州安撫使,興王趙與珞出列問道。 

 趙與珞,宋朝宗室。 

 歷史上趙與珞堅守瓊州,率兵拒敵於白沙津,迫使元軍不能登岸,後來被叛逃出賣被俘,寧死不降最終被元將“裂殺”。 

 “瓊州。今瓊州未失,島上尚有民數萬,可為暫駐。”趙昺說道。 

 “啟奏陛下,我朝承五代遺制,用刺字的辦法施行募兵,軍中盛行賄賂之風,舉代之弊。致使孤寒者難以晉升,多貲者輕易顯貴,立功不賞,有過不罰,賞罰不當,軍中人心渙散,綱紀蕩染,以至軍政大壞。行朝危如累卵。” 

 趙與珞原本就是瓊州安撫使,對於撤往瓊州自然沒什麼意見,轉而說出了宋軍中的弊端。 

 貲(zi一聲,通“資”。) 

 “善,興王此乃老臣謀國之言。從今日起,廢除軍中刺字之制。提高士卒月俸,上等禁軍月俸兩貫;輔兵每月一貫半。每月發放,不得剋扣。”趙昺說道。 

 “陸丞相,派人去文丞相那邊讓他聯絡陳吊眼,兩月之後,隨文丞相一同撤離。”趙昺繼續說道。 

 “臣遵旨。”陸秀夫出列道。 

 “朕意已決,陸丞相,速速制定撤退逐項事宜,願意跟隨朕的,朕絕不辜負,不願隨朕的,每戶及士卒各發銅錢10貫,讓其離開。” 

 “臣遵旨。”陸秀夫道。 

 “諸位卿家,蒙元殘暴,所到之處,財貨子女則入軍官,壯士大族則殄殲於利刃。一縣叛則一縣蕩為灰燼,一州叛則一州莽為丘墟!此危急存亡之際,望眾卿家應精誠團結,日後凡議事不可互相攻擊,否則朕決不輕饒。”趙昺道。 

 “臣等遵旨。”群臣道。 

 …… 

 “李邦寧,隨朕走走。”早朝過後,趙昺對著一名中年太監說道。 

 “老奴遵旨。”李邦寧彎腰說道。 

 “大宋會亡麼?”趙昺好似自言自語,又好似是在詢問。 

 “老奴覺得只要陛下勵精圖治,假以時日,我大宋一定會北伐中原。老奴願為陛下效死。”李邦寧說道。 

 “你知道我大宋的突火槍麼?”趙昺問道。 

 “老奴見過,而且老奴自己也略懂一二。”李邦寧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