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微的薇 作品

第131章 考官


 考試開始。

 今年的制考相比往年有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秀才科和進士科兩科,秀才科變得更難了,進士科變得更活了。

 其餘幾科變化不大,明經科沒有變化,還是需要死記硬背,不把儒家經典背誦下來,很難應付自如。

 值得一提的是明算科出題人有李淳風。

 為了避嫌,九月中旬的時候他就離開了,知道他在長安,但是沒人知道他在哪裡。

 為了不耽誤樓觀學的教學,他的算術課都是李恪替他上的,李恪考過秀才,他來教,沒有一個人敢有怨言。

 今年進士科變化最大,雜文竟然放在了第一場。

 所謂“雜文”,其實是詩賦,題目有兩個,一個是《籍田賦》,另一個是《上元日賜百僚新火詩》。

 考生可以選擇做一首《籍田賦》,也可以做一首《上元日賜百僚新火詩》。

 王玄策琢磨了一會兒,稍稍有些頭緒。

 覺得雜文試題要麼偏重學子的民生見解,要麼偏重學子的文才水準,以眼前所見的現實為題,要求學子自由答卷。

 在考驗急智方面確實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這兩個題目很簡單,誇讚就是了,出《籍田賦》題自然是讓考生讚揚如今的皇帝勤政愛民是個好皇帝。

 《上元日賜百僚新火詩》則是讓考生慶賀太平盛世,同時表明自己願意為國效力的意願。

 這兩個自然要寫花團錦簇的文章,要讚揚。

 王玄策心裡已經有了想法,但並沒有急於作答。

 因為進士科規定是,初場通過才能進二場,二場通過,才能進三場。

 所以,第一場的雜文非常重要,寫詩的質量實在關係重大,可以直接說詩賦決定了自己能否入仕的命運。

 王玄策把自己作好的詩寫到白紙上,嚴格按照進士考試的詩作格式,五言排律,限定十二句。

 這玩意可不敢寫太多了,寫太多了考官看不過來,也不願意看,如今的王玄策正在研究格律聲韻。

 字也得寫好,不能有墨團,為了讓自己的手更穩,王玄策把冰涼的右手塞到了腋下,一邊琢磨,一邊暖手。

 有的考生已經答完,正站在院子裡面晃悠著身子,模樣得意,他們的出現,讓很多學子不由得加快了節奏。

 其實,離考試結束的時間還有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