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微的薇 作品

第66章 學生王玄策


 制考完畢之後,長安慢慢的又回到原本的生活節奏裡。

 東西兩市的人依舊很多,不良人依舊囂張,百姓雖然茶餘飯後還是會討論這次大考的所見所聞,個別府邸的流水席雖然還熱鬧。

 但是更多的長安百姓已經把這些拋之腦後了,他們依舊忙碌。

 吏部為了安排這次及第者考生的安排已經吵了三天,大唐到底是缺人的,更是缺官員,一個好的地方官選的格外的慎重。

 縣丞、縣令、州縣參軍、主簿等地方官員雖然官職不大,但是手中的職權卻是不小,這批考生最多的就是去填充這些官位。

 可這些都需要考慮,最需要考慮的是這些及第考生的年齡,他們太年輕也是吏部眾人爭論不休的主要原因之一。

 小的十二歲,大的五十多歲,這小的太小,未經人事,大的滿腦子聖人說。

 當官治下和聖人沒關係,需要因地制宜,需要變通,顯然這兩者都達不到這個要求。

 這樣的人到了地方能是百姓之福?

 (這點不是我在胡說,《登科記考》中記明,經登第者徐浩15歲,盧濤19歲,元稹15歲,韋溫11歲,蕭直17歲,郭揆17歲,白鍠19歲,這些人已經很誇張了,很直白的說,這個年紀及第,都是天才中的天才。)

 進士科及第者已經確定,他們取士後基本留在朝廷中央供職。

 例如上官儀等,他們這幾個進士直接任職弘文館直學士,二十二歲的八品官,起點已經非常高了。

 剩下的就是熬資歷,等待嶄露頭角的機會。

 顏白也知道仙遊的這群年輕學子去當官不好,詢問了每個人的意見之後,直接就找了陛下說明了原因,並給出了自己的意見。

 對於顏白所說的“實習”方案李二是很贊同,當場就同意了,並讓顏白寫出章程,讓吏部參習。

 所以,裴行儉成了仙遊縣的倉曹,參與每年仙遊縣稅收的計算。

 陳家的幾個小子則當仙遊縣的胥吏,跟著前輩學習治理,無明確的職務,有什麼做什麼,有顏白在,沒有人會給他們穿小鞋。

 至於他們的悟性有多高,適不適合當官,就全靠他們自己了。

 這個誰也幫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