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一浪子 作品

第445章 摩托車贊助商

 廖鴻儒輕笑道:“《問》的翻唱權換《追夢人》的改編權,我們不吃虧,同意他們,儘快把合同簽下來。”

 霍汶希微微點頭,“好,鴻少還有一件事,摩托車的贊助商鈴木公司的代表來到香江,想請你吃個飯。”

 廖鴻儒蹙眉道:“那小鬼子又來找我幹什麼?我不是已經明確拒絕為鈴木代言了嗎?”

 原版《天若有情》,騎的摩托車就是鈴木旗下的產品鈴木rg500,原時空《天若有情》上映後,鈴木rg500直接賣到脫銷,這個意外之喜,讓鈴木公司笑得合不攏嘴。

 鈴木公司之所以如此高興,是因為他們連一分錢的贊助費都沒有出,白白撿了一個大便宜。

 雖然國外早已有了在電影中植入廣告的概念,但在九十年代的華語電影圈還沒有拍電影拉贊助的說法,好像還是在1999年馮大炮在拍攝《沒完沒了》時,首開了拉贊助的先河。

 馮大炮也是華語電影圈中在電影中植入廣告玩得最溜的導演,《沒完沒了》之後,馮大炮的每一部電影基本上都會植入廣告。

 2004年,馮大炮在《天下無賊》中植入12個廣告,廣告收入高達4000萬。

 2010年,馮大炮更是喪心病狂的在《非誠勿擾2》中植入了20個廣告,廣告費收入就有6000萬,電影還沒有開拍就特麼賺錢了。

 當然,在電影中植入有利也有弊。

 在不打斷劇情連貫性的情況下,合理的在電影中植入廣告,能讓品牌更自然地融入到電影情節中,更容易抓住觀眾的注意力。

 當觀眾在電影中看到熟悉的品牌或產品時,會感到親切、熟悉,從而增加對品牌的認同感。

 另外,植入廣告可以為導演製片人提供額外的資金支持,一些電影製作成本高昂,廣告收入便成為重要的資金來源之一。

 通過與品牌合作,電影製片方可以獲得廣告費,從而降低電影製作成本,實現雙贏。

 但一部電影,劇情才是主體,廣告植入只能是附屬,但有的電影製片方為了利益,開始本末倒置,喧賓奪主,大面積植入一些毫無邏輯的廣告,多而雜的廣告破壞了電影的主體性,甚至反客為主,使其淪為“廣告定製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