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一浪子 作品

第3章 香港電影


 東方不亮西方亮,內地不行,那就去香江,現在去香江還能抓住港片巔峰的尾巴。

 香港電影一般分為六個階段:初創時期、延續時期、黃金時期、過渡轉型時期、繁榮時期、衰落時期。

 初創時期(1897-1945)

 1895年12月28日,“世界電影之父”盧米埃爾兄弟拍攝的《火車進站》標誌著無聲電影的誕生,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部電影的誕生。

 1927年10月6日,美國人艾倫·克羅斯蘭執導的第一部有聲電影《爵士歌王》在美國上映,標誌著有聲電影的誕生。

 1895年法國人路易.盧米埃爾在法國巴黎公映了《盧米埃爾工廠的大門》《火車到站》《水澆園丁》等世界上最早的影片,被世界上公認為“電影時代的開始”。

 1896年,《盧米埃爾工廠的大門》《火車到站》《水澆園丁》等電影傳入香港,香港人民才第一次真正接觸電影。

 1909年《偷燒鴨》上映,導演梁少坡是香港第一位電影導演,也是第一位男主角。雖然在香港攝製,但並非是香港電影公司的作品。

 1913年香港的第一部故事片《莊子試妻》出產,催生了香港電影事業,編導黎民偉被譽為香港電影之父,這部電影的出現,象徵香港電影史啟蒙期的終結,萌芽正式開始。

 1924年開始,香港電影事業漸漸成長,但當時的電影院主要放映西片和上海影片公司出品的電影。

 1935年,香港正式步入有聲時代,以教育片為主流,直到1937年受抗日熱潮的影響,香港生產了很多愛國電影,包括《生命線》,當時香港政府怕得罪日本帝國主義,因此也是香港電影史上第一部被禁映的電影。

 從1935年的32部到1937年的85部,增幅超過一倍。

 1941年日本入侵香港,香港電影被迫停產。

 延續時期(1946-1955)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投降,二戰結束。

 香港電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迅速復興,而在1949年以後漸趨蓬勃。不無原因,1949年後大批中國內地的電影工作者因政治及經濟理由紛紛南下,在香港設電影廠,跟本地影人合作拍攝電影,使香港成為南中國唯一的也是最大的電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