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江若萍罕見的發火(第2頁)

  事件的苗頭,其實出現在幾年前,然而在一系列的公關之下,媒體鳳翔大轉,甚至動用司法機關出手,某位“執拗”的受害者遭受了牢獄之災。

  而最終爆發問題的企業,當年卻因在某種“關懷”下,撤出了黑名單,甚至多個國家部委聯合行文,要求各地不得拒絕該企業產品的正常銷售。

  也是因為這件事,蘇振雲從此看高層機關時不再有信服和仰視,對出臺的一些政策也往往在心裡先打個問號,因為他們和大企業走得太近了,有時候甚至成為了利益共同體,很多時候的政策,甚至有可能是為某個或某些特定企業來服務的。

  當然,這裡說的,不是機關部委和企業成了共同體,而是部委裡的某個人或者某些人與企業形成了共同體,但要命的是,這些人中,很多都是掌管全國某方面政策出臺和執行的司長們,甚至,還有他們的頂頭大上司。

  所以這些事件的進程,永遠不是一馬平川的,中間會有很多的波折,甚至會讓人陷入無盡的絕望而看不到盡頭。

  這也是蘇振雲不讓鄭敬仁去讓養殖戶賣牛的原因。

  而鄭敬仁出於對蘇振雲一貫的信任和欽佩,還是去給養殖戶做了工作,許多養殖戶還是聽從了鄭敬仁的建議,畢竟天牧奶牛場這麼大的規模,都已經幾乎清空了場子,人家規模那麼大,肯定消息是靈通的。

  黃北區散養奶農也就不到二十戶,其中有一半多的養殖戶選擇了聽從鄭敬仁的建議,但此時行情極好,奶價接連上漲,奶牛價格也水漲船高,也有部分人不捨得賣。

  這其中有些不以為意,認為鄭敬仁是杞人憂天的,也有不願放棄這個賺錢的旺季,在猶豫觀望的。

  賣牛後的一個月,奶價依然堅挺,依然供不應求,那些不以為意的人更加堅定,甚至出言譏笑,那些猶豫觀望的人,也暗自僥倖,幸虧沒聽。

  最要命的是那些賣了奶牛的養殖戶,見別人照樣嘩嘩的進錢,心裡就不平衡了,開始還是酸言酸語,後來就開始說些難聽的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