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客來 作品

第140章 【病弱王儲番外】現代篇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屬於夏國的古老史實也被埋葬。

  但夏宣帝和夏文帝這兩位對比鮮明的夏國皇帝卻是不容忽視的,歷史再怎麼前進也磨滅不了他們。

  只不過前者是臭名昭著遺臭萬年,後者是功勳卓著彪炳千古。

  仔細看夏宣帝即位前期還有理智,但越往後越乾綱獨斷,草菅人命、構陷功臣的事情沒少做。

  而他做的最大錯事就是廢黜太子,並對太子黨趕盡殺絕。

  否則也不會有夏文帝繼位的可能,這位夏宣帝最小的弟弟、曾經的肅王更不會成為名垂千古的帝王。

  稱帝者本該是昭襄太子景翎的,但夏宣帝親手廢了他唯一的兒子,讓景翎站到了他的對立面。

  歷史學家挖掘過夏宣帝和夏文帝的陵墓,都從墓裡面找到了很多關於昭襄太子景翎的記載。

  夏宣帝是昭襄太子的生父,夏文帝是昭襄太子的皇叔。

  但兩者之間對昭襄太子的評價卻各不相同,在夏宣帝口中的景翎是助力他人奪其皇位的亂臣、是屢屢忤逆他意的逆子,但在夏文帝的口中景翎卻是一個忠君愛國的正直君子。

  言念君子,溫其若玉。

  這一句是夏文帝給大侄子的評價,而他留下的很多書冊都透露過他對自己這個侄子的推崇和喜愛。

  沒有一個皇帝可以不喜歡不慕名利又真心為民的能人。

  從夏文帝墓挖出來的資料只證明了昭襄太子的部分功績,而其他的史料都是從諸多文臣武將墓中、家族記事錄和個人自傳手札。

  它們成為史學家瞭解那段歷史和昭襄太子的重要資料。

  在那時,進入現代社會的當代人們才認識到夏文帝時期的盛世之治離不開背後默默努力的景翎。

  從那些史料中依稀可見昭襄太子景翎是一個文武雙全、德才兼備之人,他出身高貴,溫潤如玉,卻被自己的父皇逼到了死角。

  幸運的是,他從淤泥裡掙脫而出,又重新開出了絢麗的花。

  他離開了皇宮,進入了江湖,成為一朵自由生長的君子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