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治國之道


                 坦白說,夏至安初登皇位時,顯得手忙腳亂,顧此失彼,犯下了諸多錯誤。這其中的原因,與他內心的觀念衝突有著密切的關係。

  從小到大,她所接受的君子治國之道教育已深入骨髓,要想一下子扭轉這種觀念,談何容易。更何況,她本質上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對於那種帝王權術,實在是玩不轉,因此錯誤百出也是難免的。

  然而,另一方面,她的父皇在他心中一直是偶像和標杆。對於父皇的教誨,夏芷安無法不聽從,甚至下意識地認為父皇所言都是正確的。

  這種對父皇的盲目遵從,使得她在處理事務時更加進退失據,無法做出明智的決策。

  與夏斌相比,夏芷安的手段確實遜色不少,這也是他迅速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但話說回來,如果夏芷安沒有受到父皇那一套觀念的影響,而是按照她所學的君子治國之道來治理國家,她未必會敗得這麼快。

  畢竟,為了爭奪相權,很多士大夫還是會選擇支持她的。尤其是與夏斌相比,夏芷安顯然是一個更為弱勢的皇帝,這使得她在很多士大夫眼中成為了一個更值得支持的對象。

  因此可以說,夏芷安的迅速失敗與他的父皇給她灌輸的那些觀念有著密切的關係。這些觀念讓她在處理事務時顧此失彼,也讓她在士大夫們心中的地位變得岌岌可危。

  夏芷安的思想變革始於北疆之旅。與白宇的深厚友誼,讓他們能夠如知己般傾訴心聲。

  令人意外的是,白羽的理念既不同於她以前的老師,也與她父皇的教誨截然不同。然而,當夏芷安開始真正理解並吸收白羽的這些思想時,她內心的矛盾與衝突竟然奇蹟般地消解了。

  白羽的說服力並非源自空洞的經驗之談,而是他擅長像研究格物一樣,將複雜的道理逐一拆解、細緻分析,從因到果,條理清晰,讓人在深思熟慮後不得不信服。

  此後,夏芷安在北都府擔任府主期間,開始嘗試實踐白羽提出的科學化行政治理之道。她將這套理論付諸實踐,結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