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大變法


                 此後,岑夫子那番高屋建瓴的言論,如醍醐灌頂,激盪在南陽政壇。

  朝中也有識之士、黎明百姓對此無不拍手稱讚。而深受啟發的澹臺聽雪,更是決心身體力行,效法古聖先賢,力推民權之道。

  女帝當機立斷,召集內閣重臣與儒學耆宿,共襄盛舉,商議民權落實之策。經反覆推敲,終決定創設“國是殿”,以順天應人,讓民眾之聲得以遠揚。

  國是殿之設,舉國矚目。

  澹臺聽雪御筆親批,依循天術,精挑細選九百九十九位國是代表。他們或來自地主商戶,或來自未仕儒生,甚至市井巷陌、田間地頭,皆為民意之代表。

  國是殿職能重大,首當其衝便是民權立法。

  代表們將匯聚一堂,共商國是,審議與民眾息息相關的法度規章。

  此外,國是殿特設內殿,以監督內閣之施政,確保政府行為不偏離民眾利益之軌道。

  此舉一出,萬民歡騰。百姓們奔走相告,欣喜於有了更多參與國事之機,朝堂之上,官員們亦紛紛表示擁護。

  ......

  說實在的,當這一系列的變法舉措如同晴空霹靂般砸在內閣的頭上時,他們已經完全懵了。

  內閣大臣們面面相覷,心中湧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恐慌與不安。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女帝澹臺聽雪竟然會如此大膽地變法朝政,將權力進行重新分配。

  自古以來,君王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防止權臣一派獨大,往往會在朝廷中製造派系,讓各派之間相互制衡。然而,澹臺聽雪的舉措卻完全打破了這一傳統。她並沒有在朝堂之內製造派系,而是直接在朝堂之外設立了一個新的機構——“國是殿”。

  “國是殿”的設立,無疑是將整個朝堂一分為二。原本督察院所擁有的立法權和執法權,如今全部移交給了“國是殿”。而以內閣為首的朝堂則只保留了行政權。

  這意味著,內閣的權力被大大削弱,而“國是殿”則成為了一個擁有實權的新貴,而最關鍵的是“國是殿”的成分五花八門,來自民間推舉,各有任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