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夏武之禍


                 秦地民眾,面臨旱災,逃荒求生,本有東、南、北三路可選。東赴晉地,乃至京城;南行可入天府之國;北走則達南陽之境。

  常理而言,東、南兩方應為逃荒首選。

  因其同屬大乾國土,或可得到更多庇護。然而,南陽雖與大乾交好,但大旱之際,人心難測,對待流民的態度亦是未知數。

  然夏武之決策,出人意表。他非但未上奏朝廷,組織賑災,反而派兵封鎖東、南兩路,阻止流民前往。其意圖顯然,欲將民眾盡數趕往北面。

  夏武或許盤算,流民湧入南陽,將給其帶來重壓。南陽一旦生亂,他便可趁機出兵。若能攻下南陽,便可將其作為進攻北疆的跳板。屆時,南兵北伐,路線將大為改觀。最西路不再侷限於代水,自南陽出兵,箕谷以西皆成威脅。騎兵可縱橫草原,直撲北疆。再結合其他兵馬,北疆指日可下,大業可成。

  然而,夏武此舉對秦地民眾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他們既遭旱災之苦,又逢逃荒之難。

  更甚的是,這兵禍竟來自本國之兵。一路上,血流成河,屍橫遍野,慘狀令人目不忍睹。

  秦地民眾本已身處水深火熱之中,如今更是雪上加霜。

  關於這段歷史,後世有《乾書》記載。

  “是歲秦地,旱象慘重,千里赤野,百姓失所而流離。暴武遣兵,阻東行南走之途,唯留北路以通。秦民於兵戈擾攘中,求生無路,但見白骨蔽野,血染原疇。秦地之民,十室九空,久矣難以復振。此乃武之過矣,亦足為後世之殷鑑也。”

  總之就是一個字,慘!實在是太慘了!

  隨著湧入南陽之地的流民越來越多,南陽縱然提前儲備有糧食,也有些承受不住了,看著越來越多被帶到鐵路現場的流民,周平玉簡直頭髮發麻。

  隨著如潮水般不斷湧入南陽的流民日益增多,縱然有提前的儲備,南陽的糧食開始壓力山大。周平玉站在鐵路旁,眼前的淒涼景象令他頭皮發麻。成群結隊的流民,匯聚於此,其狀簡直慘不忍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