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你白羽敢造反?


                 一連幾日,白羽都在忙活辦學堂和練兵的事。

  其實對於練兵,白羽也不是很懂,但他畢竟有來自二十一世紀的知識儲備和分析體系。

  他知道一支現代化的軍隊,區別於古代軍隊的最大特點就是三個:軍魂、極強的紀律性、士兵中知識的普及。

  所謂軍魂就是知道為什麼而戰,不僅僅是當兵拿餉,這也是北伐軍為什麼可以橫掃軍閥的重要原因,有軍魂和沒軍魂,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軍隊。

  知識的普及也非常重要,抗戰時,國軍的文盲率高達90%,在使用基本武器、技術兵器、觀察地圖甚至在傳達命令等很多方面,都不能勝任戰鬥任務。

  同時,有文化的士兵也利於進行思想動員工作,知道為國而戰和為民族而戰,而這方面的工作,對文盲壯丁來普及肯定是事倍功半了。

  紀律性就更不用說了,令行禁止,這是軍人的起碼要求。

  白羽花了一天時間制定北疆軍的改革方案,在軍士中開學習班,進行愛北疆、愛人民的教育運動,同時進行新式訓練,走正步、疊豆腐塊被子、半夜緊急集合......這些都是小兒科!

  總之一句話,練不死往死裡練,學不死就往死裡學!

  包括他的王府親衛,全都下去重新回爐,跟新兵一起參加訓練!

  搞定練兵之後,就是興學了。

  這一日,白羽和徐岸以及一些王府隨行人員來到了北疆都城東南的野駝山。

  野駝山不高,植被也比較稀疏,看起來頗為荒涼。

  徐岸看著眼前的荒山,神色怪異道:“王爺,這就是你選的辦學地點?”這荒山野嶺的,誰會來這讀書?

  白羽不住地點頭,“不錯,不錯。”

  他對這挺滿意的,這裡的好處就是面積夠大,而且也不會佔用基本農田。

  以後的北都肯定是寸土寸金,這邊建立了北疆大學之後,慢慢可以發展為大學城,依託山勢還可以建立科學產業園,把科研成果向實踐中轉化。

  有山好啊,有山就可以修建防禦體系,建堡壘,防騎兵,以後招收的新生都要參加軍事化訓練,這邊完全可以打造成一個亦學亦軍的要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