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43

    。如此一來,商戶們在燕雲交易,比在其他地方更加划算。各地商人們來燕雲經商的反而更多了。
 

    燕雲城中人流進一步的增加,百業興盛,做小吃與擺小攤兒的百姓也變多了。
 

    百姓們與商戶們都得到了好處,衙門的稅收反而增加了。自此以後,才沒有人對陸秋成提出的這套民政再多說些什麼了。
 

    陸秋成來了燕雲不過大半年,不僅減了賦稅,維護了治安,促進了商貿。而且他之前就研究了西北苦寒之地糧食的種植方法和畜牧的養殖方法。如今來了燕雲,便正好得用。
 

    陸秋成將研究好的方子找人抄寫了無數份,請人專門送去了附近村莊。讓村長對村民們進行科普,幫助村民們種田與養殖。
 

    別看許多村民們種了一輩子的田或是養了一輩子的羊。然而他們種田養羊的法子卻是不成系統,只靠著家裡祖輩口口相傳。
 

    如今每家每戶的收成都不一樣,有得人家很會種地,而有的人家就只能混個溫飽。
 

    陸秋成讓人去燕雲的每個村裡科普更科學的種田與養殖方法,對那些不太會種田與養殖的人家受益不少。
 

    林曉寒雖很會寫文章,但還真不是個搞農事的料。陸秋成這一套套措施,基本皆是他自己想出來的。
 

    他出身窮苦,後面又在縣城裡做過許多雜事,最是清楚百姓的各種難處。
 

    陸秋成這一套套庶務推行的如此成功,林曉寒看在眼中,心中也是極為自豪。
 

    他與陸秋成初相識時,陸秋成不過是個二十歲的普通秀才。立志要走仕途之前,林曉寒還擔心過他的性子不適合官場。
 

    可如今不過幾年,陸秋成便成長成了一個獨當一面的好官林曉寒捫心自問,若是自己做了同樣的崗位,恐怕也並不能比他做的更好。
 

    陸秋成在燕雲忙的腳不沾地的時候,林曉寒手上的山河永護倒是全部寫完了。
 

    他離京之前,便把提前寫好的好幾冊稿子都留在了墨香閣。如今算算時辰,也出版的差不多了。
 

    後面的幾冊文稿,也要再送過去了。
 

    在找人送文稿之前,林曉寒把陸秋成之前編撰的那套農學百科全書也整理了一下,重新謄寫了一份。
 

    這本百科全書是陸秋成被革職以後開始編寫的,書裡不僅記錄了古籍裡各地不同作物與牲畜的最佳養殖方法。還根據那些方法畫了圖片,圖文並茂,十分生動形象,讓人一看就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