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6

    才謄抄在了考卷之上。
 

    陸秋成左右看看,身邊的考生竟都還在冥思苦想之中。
 

    他摸了摸鼻子,心道這考題都在書本之中,難道有這麼難答麼還是自己答錯了
 

    想到這裡,陸秋成便仔細又檢查了一遍,感覺實在也沒有什麼可答的了,便果斷的起身交卷,在其他考生驚訝的眼神中離開了考場。
 

    待他走出院外,便有幾名書院的先生圍攏過來,想看看這個答的最快的書生到底有何本事。
 

    其中一名叫做陳頌齡的先生,是書院不久前剛從京中請來的名師,德高望重,曾經在京中教過首輔之子。
 

    他仔細看了看陸秋成的答卷,只見卷面乾淨利落,一手顏體字敦厚有力,答題切入要點,對四書五經的引經典故也十分熟練。
 

    不由的點點頭道“其實此次考題的核心便是考校各位學子對四書五經的理解與掌握。雖然題目簡單,但光是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便能攔倒許多考生了。此子答題精準,速度極快,可見平日裡基礎紮實,對典籍的內容倒背如流。是個人才,應當收入書院之中。”
 

    另有一名姓祁的先生則皺了皺眉道“陳先生說的不錯,只是陸秋成這名字,不知怎麼有些眼熟,似乎曾在哪裡見識過。”
 

    幾位先生再一討論,才發現原來這個陸秋成之前便在其中一間縣城書院推薦的名單之上,只是不知為何卻未來上學,現在又出現在了考場之中。
 

    陸秋成這等反覆無常的行為,實屬讓麓山書院的先生們心有疑慮。他們也為此爭論起來,不知是否要讓陸秋成通過考試。
 

    有的說他學問夠了,考卷答的極好,理應收入書院之中。有得則覺得他既然已放棄過一次來書院的機會,便不應再讓他來上學了。
 

    兩方爭論不出結果,便將此事報給了麓山書院的黃院長,對於此次是否招收此子,由他來定奪。
 

    黃院長看了陸秋成的名字一眼,便點頭說道“巧了,前些日子。源縣書院的鄭院長特地給我來了一封信,信中便提到了此子之事。”
 

    “這陸秋成上次未能及時來書院報道一事,實屬事出有因。現在他既然有向學之心,又主動參加了考試,那便按考試規則來辦吧。”
 

    黃院長此言便是蓋棺定論,同意將陸秋成收入院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