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7 章

    阿萍是相信人不逼一逼,都不知道自己潛力是有多大的那類人。
 

    她既然想要修為又想要功德,那麼有些苦就是她該吃的。她明確的表達自己的慾望,並且朝著自己制定的目標勇敢前進。在阿萍的邏輯框架裡,只要她全力去爭取之後的任何結果都是她應得的、配得的。
 

    她若想要,那再不可能、再困難的事情她都要去做,展示自己的野心去擁抱自己的野心,這對她來說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在現代為了脫離困住自己的泥沼,她懸樑刺股地讀書用高考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因為她知道對於普通人來說,高考真的是唯一一次最公平的改命機會,她要抓住。在西遊,她在發現自己沒有一絲偷懶的可能性後,她就斬斷所有可能性,去改變環境創造出一個能讓自己站起來生活的世界。
 

    只要阻攔她前進道路的東西,她再不捨都會把它狠狠踢開。
 

    阿萍無法用本土修行者的思路去理解修行路上的課題,那她就只能用現代人的思維去理解。
 

    很多劍招,她都能用科學理論去理解,架雲和袖裡乾坤這類課題,對阿萍來說就讓她很懵。
 

    但為了以後方便,阿萍沒有逃避選擇,而是選擇和課題死磕。
 

    因為想要抓住渡人的功德,這就導致她無法丟下自己身邊聚集的人去苦修。失去漫長時間積累慢慢厚積薄發的機會,那就只能選擇走向極端的選擇。
 

    眾所周知,現代人只要讀過書,都知道雲是怎麼來的,還有大自然中水循環的每一個細節。
 

    太過科學觀的思維,讓阿萍不能理解人是怎麼能憑空喚雲的。
 

    人體內的水分,周遭的水汽,在沒有高溫催動下怎麼能變成氣體,轉換形態成功
 

    阿萍無法想象,然後她也不打算再用科學知識去曲解架雲這個課題。
 

    因為架雲對於修行者來說是日常的很普通的一個舉動。如果阿萍腦中繞了很多彎彎,堆積了一大堆條件才能完成架雲這個課題,那她以後趕路或是與人打鬥時都會慢上幾拍。
 

    這就像本世界天道的一場考試,本地考生熟悉解題思路又有私人關係,他答題起來就很快。而阿萍卻是個外地考生,她不熟悉題目也沒學過解題思路,還沒有任何關係,她要想得高分,就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在卷子上寫出解題過程。
 

    是不是很熟悉的模式
 

    就像雞兔同籠這個題目,聰明的學生靠公式就能得出正確答案,笨拙的學生則需要在卷子上畫表格列數據,寫出一大堆東西才能得到最後的正確答案。
 

    在天道的這場考試中,不管是笨方法還是聰明的方法,只要答對題目得分了,修行者就能從天道這裡得分。
 

    阿萍就是抓住了這點,才大膽地用自己的思維去解答修行上遇到的課題。
 

    這樣的辦法沒錯,阿萍也在實踐中達成成功的結果,從天道這裡得了分。
 

    可換到架雲與袖裡乾坤這種題目上,她這套答題方法就不能使用
 

    了。就像解大題,為了得分,你有時間也有地方寫下一大串解題過程,但是面對選擇題、填空題這樣相對輕鬆一些的題目,你就沒辦法用這招了。
 

    因為a是a,b是b,題目只要你填出正確答案,不需要你寫出解題過程。
 

    阿萍不知道過程,卻知道答案,那她每次解題不是需要蒙,就是要老老實實做出一大串的解題過程,這樣就慢了本土修行者很多。
 

    以後趕路、打架時,其他修行者訣都不用掐,念頭一動就架雲飛天,她卻要在原地碎碎念一場
 

    彼此亮兵器打鬥、過招鬥法時,大家都一樣是要念咒掐訣寫出解題步驟的,這裡阿萍和其他修行者一樣。
 

    所以在架雲選送擇分題,她運用時就絕不能慢人一步被人拉開分差。
 

    理解不了,阿萍也不管了。她只想著架雲既然都成了修行者普遍都會的題目,那她就應該會。
 

    因為前提條件她是滿足了的,所以為了以後能隨意架雲,阿萍在禾城附近的山中找到一處高聳的懸崖峭壁。
 

    在無人打擾的冬日,開始了她一日三次的跳崖訓練,妄圖在生死之間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