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戰書(一更)

    馬球比賽要辦, 但各學監生考試成績也需張貼。
 

    孫明達還算體貼,考慮到監生整體水平都往上拔高了許多,孫大人在最後一欄並未統計名次上的變動, 而是叫助教統計了一下與上回歲考相比兩次分數相差。
 

    監生門在看榜的時候終於鬆了一口氣。
 

    譬如楊臻等人,上回歲考他在班上是倒數十二, 這回是倒數第九, 名次看似下降了但是分數卻漲了一大截,且這回的考卷還要更難一些, 各學都是如此。孫大人高抬貴手,這幾張紅榜頓時好看了不少,單從分數來看, 後面這一溜監生就沒有一個是退步的。
 

    傅朝瑜對為了逼監生用功讀書無所不用其極的孫明達佩服得不行,後世學校折騰出來的諸多操作孫大人竟然這麼快就弄出來了, 譬如這個令人髮指的“家長簽字”,整整提前了一千多年, 真有遠見卓識。
 

    孫大人不僅規定了簽字, 還警告監生不許撒謊, 日後家長會博士們還會對這次簽字進行核實, 誰若敢弄虛作假直接就是一個退學處理。
 

    當下學生對老師還有一股天然的敬畏之心, 便是孫明達不提也很少會有敢耍弄手段之人。更何況,這次他們並不排斥給家中父兄簽字。
 

    楊臻還得意地指著自己的名字“瞧見沒,我可是比上回進步了許多呢。”
 

    “說得好像誰沒有進步一樣”大理寺卿家的公子“嘁”了一聲, 不以為然。
 

    隨即, 兩人目光落在杜寧的名字上,頗為驚訝。
 

    等杜寧擠過來時,兩人默契地沒有說話。近來杜寧的改變有目共睹,不是說他有多愛學習, 而是身上那股張揚勁彷彿一下收回去了,被打擊多了連稜角都被磨平了,不大愛與人說話,總是一個人悶聲做事兒。
 

    有些奇怪,當然也很是可憐,杜寧似乎被同學舍的三個人給拋棄了,連從前的混得好的幾個人也斷了聯繫,變得形單影隻的。
 

    不過這都不關他們的事兒,要怪只能怪杜寧從前太討人嫌了。
 

    旬假時,傅朝瑜依舊跟著陳淮書回了國公府。期間門還捎帶了周文津一程。
 

    周文津家在京郊一帶,離得甚遠,他平常一個月才會回家一次,這回搭陳淮書的車回家後比平常節省了半個多時辰都不止。
 

    時間門緊迫,傅朝瑜他們下車與周母打了聲招呼、討了杯水喝下後便著急往城裡趕了。
 

    周家除了周文津,也就只有喪夫的周母跟一雙弟妹。待傅朝瑜他們折返周母才放一雙小兒女出來,周家兄妹見到兄長高高興興地撲了上去。
 

    周文津笑著給他們發點心。從前他也帶,不過這回帶來的東西尤其多,好些還是傅朝瑜跟陳淮書路上買的。除了點心,母親平常喝的藥他都一次性帶足了兩個月的量。
 

    周母還在擔心方才那兩碗粗茶會不會讓長子在同窗面前丟了面子,愁眉苦臉地道“也不知那兩位公子會不會嫌棄家中茶水。”
 

    周文津含笑著走到桌前,在他母親眼皮子底下將茶碗往下倒了倒,滴水不剩“母親,傅兄他們不是那等人,若真的嫌棄便不會跟兒子交好了。”
 

    這是實話,不論是傅朝瑜、陳淮書還是楊毅恬,從來就沒有人瞧不上他的出身。傅兄出身應當也不俗,只不過手中暫時困頓了些。不過傅兄性情隨意,錢花光了便吃膳堂不收費的飯菜,在外頭賺了些錢便吃炒菜,他不僅吃自己的,偶爾也夾他的菜,並將自己的炒菜分給他。周文津知道傅朝瑜隨性,他不介意傅兄這種大條且不傷自尊的照顧。
 

    周母收好了碗,回頭才發現兒子這回帶了這麼多東西回來,一下便急了“怎麼這回買了這麼多,可是又在外頭抄書了,還是將國子監給的錢都花光了總顧著家裡,回頭你在國子監該用什麼”
 

    周母絮絮叨叨,周文津連忙安撫,道這是自己在國子監文刊上投稿的錢,還拿了兩本文刊出來佐證,這才躲過周母的連番追問。
 

    其實,這些錢是從前那些欺負他的人硬塞給他的。大概五六個人,湊了不少錢送過來。周文津不知道他們是看在傅兄的面子上對自己示好,還是這些日子讀了些書終於有了羞恥心和是非觀了,總歸他們往後不再欺負自己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