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頭

    儲君,副主也。
 

    本朝皇子不在少數,身份尊貴的皇子亦有許多,可唯獨儲君只有一個。
 

    這場辯論自從太子親臨之後,便已經註定了結局了。
 

    傅朝瑜公佈完了結果之後,說不清心裡究竟是何感受,也明白了為什麼他先生說結果早已註定,大概,先生也是一早就知道太子要來坐裁判了吧。
 

    雖說勝負乃兵家常事,但是就這麼輸了誰能甘心哪怕結局已定場中還是不免有些爭議,就連臺上坐著的幾位也各有不平。
 

    然相較於其他人的憤憤不平,崔狄似乎並不驚訝這一結果,甚至連眼皮都沒抬一下。許是傅朝瑜目光直白,崔狄這才抬頭看了他一眼,無所謂地聳了聳肩。
 

    可不是誰都像他似的鎮定,譬如鄭如徽等人便是盛氣凌人,而大將軍等卻是惱怒至極,甚至公然放出話來“這結果不能服眾”
 

    鄭如徽也惱“老將軍是在質疑太子殿下等裁判不公”
 

    “公平在哪兒他們分明瞧不起武將”
 

    這誅心之語,叫臺下諸位裁判臉色大變,這老匹夫竟然當眾不給太子面子,鬧出去了國子監也難辭其咎,孫明達跟王紀美已經在猶豫要不要上去穩定場面了。
 

    傅朝瑜眼看事態失控,當然不能放任他們毀了辯論賽招牌,狠狠敲了一下鑼。
 

    被鑼聲嚇出條件反射的兩方瞬間啞火,彷彿畏懼之前的“禁賽威脅”,都不敢說話了。
 

    倒是看得觀眾稀奇不已,只覺得臺上這個年輕人厲害,鎮得住場子。
 

    傅朝瑜無奈地開口,言明今日勝負只代表本次這一場比賽,比賽是為了友好交流,口舌上的爭論或許有勝負,但是現實中沒有誰輸誰贏,文官武將同是朝中中流砥柱,沒有高下之分。
 

    他一開口,老將軍這才哼了一聲坐了下來。
 

    總算有人說了一句人話。
 

    傅朝瑜看向臺下,任勞任怨地繼續調節。
 

    今日兩邊雖然互噴的厲害,到最後幾乎變成了一場惡戰,但傅朝瑜還是挑了兩邊一些中正平和且相對精彩的言論撿出來加以總結,充分顧全了雙方的面子。並且表明,君子和而不同,不管是崇武還是修文都是為社稷效力,為君王盡忠,不論是文官還是武將都需求同存異,共謀發展。
 

    國之強盛,文武不可或缺,順便引用後世偉人的一句話,有志者應當文武兼修,需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
 

    一陣靜默之後,明義堂忽然響起持久的掌聲。
 

    說得真好
 

    現在臺上的傅朝瑜本就是意氣風發的年紀,又是敢說敢為的性子,他光是現在那兒抑揚頓挫的說上幾句便足以吸引全場的目光追隨,何況他話裡話外還有理有據,極具壯志豪情。
 

    杜尚書面有讚歎,恨不得這是他自家的兒子這若是他兒子,他做夢都能笑醒
 

    可這為何就不能是自己的兒子呢
 

    眾人也一樣,對前面的總結不過隨意聽聽,可聽到最後,卻忽然莫名地熱血沸騰起來。
 

    有官員咋舌“難不成,這一屆的國子監監生口才都這麼好嗎”
 

    “興許也只有這一位吧。”
 

    大皇子這邊輸了,面上本來不大好看。然而傅朝瑜這番話說的體面,顧全了雙方的面子,分寸拿捏的恰到好處。連大皇子忍不住同身邊人問起了這個眼生的年輕人。
 

    孫明達與他解釋了一番。
 

    大皇子在聽到“傅朝瑜”三個字後,凝神細思了一番,驟然問:“聽說宮中五皇子有位舅舅在國子監,彷彿就是此人”
 

    “正是。”
 

    大皇子臉色微妙了起來。傅美人曾經害的他母妃流產以至於再不能生育,母妃對此耿耿於懷。這個傅朝瑜竟然是傅美人的親弟弟。他先前對付傅朝瑜升起的那點好感,頓時蕩然無存了。
 

    不過崔狄卻越發覺得傅朝瑜這性子合他胃口,跟那些擰巴內斂的讀書人不大一樣,下臺之後還約著往後一塊喝酒。
 

    傅朝瑜笑著應下,也想不通自己什麼時候入了這位的眼。多交一個朋友總是有好處的,這位雖說跟大皇子關係匪淺,但是傅朝瑜總覺得他不像是能支持大皇子的人。
 

    莫名的直覺。尤其在看到崔狄只是同太子與大皇子寒暄了兩句後便離開,傅朝瑜變便更加篤定這個猜測了。
 

    眾人在陳淮書、周文津幾個的引導下,心滿意足地相繼離場。今日這場辯論,從頭到尾都高潮迭起,精彩異常,看來是他們從前小看了國子監了。這國子監最近頻頻出頭,也不知後面還有何等的風光更不知會不會搶了別的衙門的風頭。
 

    出了大殿,有幾位賊心不死,又問起了膳堂今日是否能招待外賓,結果毫不意外地遭到了拒絕。
 

    國子監膳堂不招待外人,誰來了都不好使。
 

    祭酒大人說的。
 

    眾人心中罵了一句孫明達老禿驢,悻悻走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