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75(二更)

    武媚娘既下定了決心, 要藉助著李治分出權柄做一番大事,以讓自己在朝野之中更有一番立身之本,就沒打算耽擱。
 

    當李治於第二日再度談起此事的時候, 武媚娘便說起了有關高麗進軍之事。
 

    不過,說話之間也是要講究藝術的。
 

    陛下選擇由她來協助理政, 必定經過了再三的思量,可這並不意味著她的權柄已完全穩固。
 

    恰恰相反, 李治可能還在觀望之中。
 

    所以她選擇換一種方式來說。
 

    李治的頭疼讓他昨夜又沒休息好,思緒有些混沌,好在這並不影響,他在聽到媚娘提到“百濟”二字的時候, 神思還是稍微清醒了幾分。
 

    “若我沒記錯的話, 蘇將軍著人奏報過, 他已將百濟國主扶余義慈和他的兩個兒子,連帶著百濟國中貴族五十多人一併帶著往洛陽趕”
 

    武媚娘道“正是。大約就在半個月後了。還來得及為其妥善籌辦。”
 

    李治揉了揉額角。
 

    蘇定方此前的勝利確實是好消息,可惜這消息正遇上了他發病最嚴重的時候,以至於都沒能及時在朝會上議論。
 

    等他回來了該當重賞才對。
 

    而聽方才皇后的意思, 不只是蘇定方要進行嘉獎, 還要讓這場獻俘大會辦得有聲有色。
 

    雖然不可能達到此前那出西域使者長安覲見的地步, 卻絕不能讓這些戰俘輕看了大唐,也輕看了陛下
 

    皇后的理由說得令人信服。
 

    要知道, 百濟雖是小國,但國中百姓仍有十幾萬人, 光是在此戰結束之後被蘇定方渡海引入中原的就有一萬兩千多人。
 

    這些百濟貴族中還有一部分要重新帶回邊地, 用於管轄那些百濟平民。
 

    若不讓他們徹底不敢擅動,誰知道會不會再出現降而後叛的情況。
 

    武媚娘補充道,“如果說蘇將軍帶給他們的是武力震懾, 那麼陛下和洛陽帶給他們的就是國力威服了。”
 

    李治聽得點了點頭。
 

    又聽武媚娘接著說道,早前為何高麗國主都被打服了,卻又重新跳反呢
 

    還不是因為那高麗地處邊陲,乃是區區蕞爾小國,平日裡便只知道坐井觀天,還當大唐仍處在那尤需天子親征的開國之時。
 

    那麼在百濟這裡,就不當犯這樣的問題。
 

    所以,不如先讓她將這出獻俘大會籌辦妥當,到時候陛下經過了一番休整直接出席此會,正可昭告外界,李唐的陛下還在鼎盛之年,無須擔心於因病出事。
 

    這話說的
 

    何止是在理,也真是切中了李治的要害。
 

    他又聽見皇后若有所思地開口“說到高麗陛下或許還能在這獻俘大會上宣告要徹底穩固東北邊境。”
 

    “如今新羅、百濟先後臣服,夾在中間的高麗又怎能繼續置身事外,倒不如讓蘇將軍、薛將軍在明年繼續對其發兵作戰。”
 

    “也正好用這天子之言,再嚇一嚇那新羅、百濟二國。您說是不是”
 

    她像是意識到了什麼一般,又道“當然,這也只是我的一家之言,想到蘇將軍逢戰必克,薛將軍又屢次擊敗高麗,威勢甚重,或許正能給陛下帶來好消息。總歸,要不要打高麗姑且不管,這個獻俘大典可以一辦。”
 

    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可能也能叫做沖喜了。
 

    衝的當然是李治這個疾病。
 

    還怪吉利的。
 

    當然,這話是阿菟在聽到她的計劃之後說的,可不能真拿來當理由。
 

    “媚娘不必如此過謙,你說的其實沒錯。”李治思慮了一番後回道。
 

    “西域方向唯獨還存在紛爭的,只是吐蕃和吐谷渾之間,起碼短期內蘇定方的影響猶在,不至於發展到需要重新大量調兵的地步。這確實是平定高麗的最好時間。”
 

    若讓李治來說的話,或許原本駐紮在西部戰線上的有一些人,也可以調度往遼東。
 

    高麗既然總有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的架勢,那就徹底將他們給剿滅好了
 

    然而他剛想到這裡,忽然又覺有些目眩心悶,連忙扶住了桌案。
 

    待那一陣暈眩感過去後,他方才無力說道“便按照皇后所說的吧,先將獻俘大會籌備完畢。至於那高麗之戰”
 

    “或許正能作為皇后協助政務的第一件事了。”
 

    唐軍出戰乃是勢在必行。
 

    尤其是,高麗盤踞之地,在春秋戰國之時被周天子冊封給箕子,漢代時則是玄菟郡所在,本就是中原政權的土地。
 

    那怎麼能繼續被蠻夷所佔據
 

    這是朝中早早就達成的共識。
 

    此外,高麗六十九萬餘戶的龐大人口,和其特殊的位置,也難保不會成為中原頭頂的禍患。
 

    既是勢在必行,就不當因為天子有恙有所拖延。
 

    若已明言,由皇后代為傳達旨意乃是不得已之舉,遭到的反對聲音會比他所預料的小得多。
 

    李治在說出那句話的時候隱約意識到,媚娘已為自己選擇了一個絕佳的開場。
 

    但他一時之間思緒不定,也不知道該當說這是恰逢時事,還是該當說,她並未辜負自己對她的期待。
 

    反正,媚娘所說正合乎他所需,他也不必因為這等想法而限制於她。
 

    見武媚娘並未在得到他的準允後離開,李治問道“皇后還有何事”
 

    武媚娘說“既是要籌辦那獻俘大會,和早年間的親蠶禮總歸是不同的,我想向陛下求索幾個人手。”
 

    李治本想笑她這話說得太過小心,又因還是身體不適,終究沒能笑得出來。
 

    便只回道“此事你放手去辦就是,不必多加問我了,就說是我的意思,讓禮部官員都將籌備事宜向你彙報。若人手還是不足,就讓洛州長史安排些人手相助於你。”
 

    “不,我說的不是這些。”武媚娘否認道。
 

    “這些,就算陛下不給這個准許,為了將事情辦得體面我也會去搶的。我說的是,本不在官員行列的人。”
 

    “不在行列”李治有些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