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44(一更)

    前洛州刺史賈公
 

    這個名字和身份, 因在場之中並不只是長安僧侶,還有洛陽各方寺廟中慕名而來的人,只在幾個交頭接耳的時間裡,就被傳遍在了人群之中。
 

    “據說去年賈公過世之時, 天子就曾經單獨過問了此事, 深表哀悼。”一名廣化寺僧人朝著旁邊說道。
 

    “賈公兩次任職洛州, 也算是彼時宣揚的一番美談了。他做過一次洛州大都督府的司馬,當時政績在考評中排在第一等,這才有了後來做了瀛洲刺史又回到洛州來當長官的淵源。”
 

    “這位刺史的政績當真如此不得了”他旁邊那人小聲問道。
 

    廣化寺僧人回他“你見過有幾人能如賈公一般,被洛州百姓在市集之中立碑紀念的”
 

    那可是鬧市街坊裡。
 

    “”確實少見。
 

    若是這樣說的話,陛下駕臨洛州便要為賈公再做一場法事, 代表聖人意思褒獎於這位地方父母官, 也算撫慰當地民心。
 

    只是還有兩處令人困擾。
 

    其一便是,為何要到舉辦水陸法會的地步
 

    要知道,水陸法會的全稱乃是“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 是為了超度水陸兩道所有亡魂所設,歷來興辦次數屈指可數。光是賈公一人,只需舉辦一場足夠盛大的法事也就夠了,哪至於到水陸法會的地步。1
 

    其二便是, 此種事務, 大可交由某位官員來辦,或者直接由陛下下令,令玄奘法師或者其弟子督辦, 就如同早前的無遮大會一般。
 

    至多至多就是再需有幾位充場面的官員來此,卻為何罕見地令一位小公主來督辦此事呢
 

    這兩個問題也隨即被拋了出來。
 

    廣化寺僧人好生無奈地朝著問話之人看去,“我非長安人士,從未與陛下接觸過, 如何能貿然揣度聖人意圖。”
 

    問他有什麼用
 

    若非要說的話,前者或許是因牽掛民生的賈公給陛下託夢,以至於要來上一場更為盛大的法會。加上此為天子籌辦的名目,自然不能與尋常法事相提並論。
 

    而後者就真令人猜不透了。
 

    不過,由這位小公主來督辦此事,倒也不算問題。
 

    一個幼童而已,能明白什麼水陸法會的道理嗎在督轄此事之上要求也得少些。
 

    更妙的是,此事但凡辦得不差,便能自洛州百姓之中攬攝民心,一舉自此地博取不少民望,對於宣揚佛教教義真可謂是個絕佳的機會。
 

    別說此項行動的參與對象應當首先是長安來的那些僧侶,洛陽這頭的也頗為意動。
 

    此舉當真大有可為之處
 

    只是這水陸法會自南朝起辦,到如今雖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淵源,卻甚少出現,在場眾人裡真正參與過的
 

    還真沒有。
 

    眾人互相看了看,又都覺得有些犯難。
 

    “窺基,你怎麼想的”置身前列之中的大僧裡有個看起來極其年輕的,就被人忽然問道。
 

    他們不明白陛下的用意無妨,總有人有些消息門路的。
 

    便譬如這位在貞觀二十二年落髮入門的窺基,乃是尉遲敬德的侄子,若論僧人家世,此人必定是其中最高的。
 

    但這發問之人卻並未看到,被問詢此事的時候,窺基的眉頭微不可見地動了動。
 

    他既已入佛門,所謂的家世背景之說便不再重要,比起參與進這水陸法會之中,他更樂於繼續翻譯佛經。可朝著他發問的圓度竟盤算著其中有利可圖,足可知此人心性不定。
 

    何況,公主所問的“長於”二字,真有幾分微妙。既未親身參與,有何資格說什麼“長於”呢起碼他就不敢給自己下這樣的評判。
 

    再看周遭這些因安定公主兩句話而各有異動的僧人,窺基垂眸默唸了一句佛號,隨後回道“此事我也不甚清楚,你自行決斷就是。”
 

    得到了這樣一句答覆,圓度顯然是不太滿意的。
 

    奈何那上首的小公主催促得著急,與一孩童去講什麼權衡考量也不現實,他猶豫了一剎便已站了出來。
 

    也便是此時他才發現,隨同他一起站出來的人還真不少。
 

    李清月自上方便瞧見,這一批站出來的人約莫有個四五十人。
 

    真是不少哇。不過出口的話就不能這麼說了。
 

    “就這麼點嗎”小公主很是不悅的樣子,似乎是難以置信,這些隨同玄奘法師隨駕洛陽的僧人,連帶著聞訊趕來的洛陽高僧裡,竟只有這麼些頂用之人。
 

    人大抵都是有些從眾心理的。
 

    一聽這一句,那些還未站出來的人裡瞧見與自己造詣相仿的都站出來了,也接連站到了隊伍之中。
 

    更有意思的是,等到人員過半的時候,這個自一方隊伍站到另一邊的速度還快上了不少。
 

    這道理誰都明白到了人已這麼多的時候,若自己站在人少的那一頭,總是顯得不大好的。
 

    公主雖是個孩子,卻也代表著天子的意思。他們不站出來,會不會令陛下也覺得他們學藝不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