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35(二更)

    李清月是個想做就做的性子。
 

    現在腿腳利索得能跑了, 更是本性展露無疑。
 

    加上她原本就有意去維繫一下和太史局的關係,更讓她的這趟行動有了理由。
 

    去怎麼不能去呢
 

    想著第二日的授課時間在下午,她就在早上出了門。
 

    對於安定公主這個意外來客的到訪, 太史令李淳風還真是嚇了一跳。
 

    他看著面前的小公主, 一邊思量著她上來便拋出的問題, 一邊回問“公主怎麼想到尋我來問這個”
 

    這孩子倒是怪有意思的, 在抵達了太史局的這座靈臺後, 比起他這個大活人,她好像更在意那臺渾天儀,活像是看到了什麼格外稀奇的玩意。
 

    要不是還有一段距離相隔, 她恐怕還能上手去瞧瞧。
 

    按理來說,她不應當明白此物是什麼的才對。
 

    但李淳風聽她方才開門見山地問詢養生之道, 說話說得格外通順, 還真說不準她真知道些東西。
 

    聽李淳風發問,李清月努力繃起了臉, 讓自己看起來像是說正事的,這才開口回道“阿孃說, 您能按照事實說話,不將一些東西當做笑話,是個可信賴之人。我年紀小,怕旁人當我說笑, 您一定不會。”
 

    這話當然不是武媚娘說的,而是李清月見人說人話,當場瞎編出來的。
 

    可她這句評價卻是沒錯的。
 

    若不是李淳風對於洪災預測報以用科學分析說話的態度,甚至嘗試著總結關中水患的規律,光是靠著她向武媚娘示警的那一個“雨”,還遠不能起到避禍的效果。
 

    那大概也不會有她這個安定公主的封號了。
 

    就這點上來說, 李淳風給她的印象極好。
 

    殊不知,李淳風也因這句話受到了幾分震動。
 

    他也倏爾想起,彼時他自長安前往關中、行將向陛下彙報的時候,這位小公主其實也在現場,還將他那個有點倒黴的樣子給看在了眼裡。
 

    好在轉念一想,當時才只有四五個月大的孩子應當記不得那場面,不必擔心他有什麼面子上掛不住的情況。
 

    頂多便是
 

    當他正面瞧見這位小公主的時候,憑藉著他那一手占卜相面的本事,李淳風驚覺,這位安定公主面貌端正大方,可能並不只是如李治讓他所給出的批命一般身帶祥瑞,更有一份非同一般的氣運。
 

    他心中一凜。
 

    這樣的人,絕非池中之物,或許真能有些不為人知的本事。
 

    他回道“公主既是說正事,臣自然不會當您說的是個玩笑。”
 

    “那便太好了,”李清月面色一喜,“另一個前來尋您的理由,是我覺得您在官員之中看起來精神最好。”
 

    “之前我阿孃的封后典禮,來的官員不少,我一眼就在人群中瞧見您了,和旁人的氣度看起來不大一樣。不過我個子矮,太史令可能沒瞧見我。”
 

    李淳風“”
 

    這等恭維話,和上一句比起來,更是聞所未聞。
 

    可若細究之下,這可能還是一句真話。
 

    大唐朝廷對於六品之上的官員,其實是沒有退休年齡規定的,因為他們不需要在任職期滿之後重新參加銓選,而後被更加年富力強的官員頂替下來。
 

    只要還有體力,那就可以繼續幹下去。
 

    誰讓陛下不願意看到合用的臣子辭官,臣子也不想放棄手中的權力。
 

    造成的結果便是,大唐高官之中的老齡化情況極為嚴重。
 

    這還是次要的。
 

    再看剩餘眾人裡,患有頭風、足病、背瘡這幾種疾病的官員起碼佔了一半,無外乎是跟用腦過度、少有走動,平日裡飲食還多吃酒肉有關。
 

    這一對比之下,也難怪永徽五年弘化公主前來邀請李淳風的時候,覺得他固然在衣著上有些不夠體面,依然能看出仙風道骨的樣子。
 

    而此刻對上小孩子不加掩飾的熱切目光,李淳風除了摸了摸自己的鬍鬚以緩解尷尬,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該做什麼。
 

    又聽安定公主說道“這便是我找您的緣由了。”
 

    “不瞞太史令,近來因阿耶體諒我就學,新賜了個老師,昨日已與我見過,我很是喜歡。就是有一個問題,老師已五十多歲了。”
 

    “您想想,我若要學成,一二十年的時間總還是要的,到時候再來過問身體康健之事,恐怕就已經太遲了,這才想著早做準備,向您請教請教養生之法。”
 

    李淳風看著這位小公主滔滔不絕,很難不生出幾分對其老師的羨慕情緒。
 

    但正事要緊。她話都已說到這個份上了,李淳風還真不能隨便回答。
 

    他斟酌了一番後回道“其實此事若由公主直接問詢於陛下,稍費些周折也能得到答案的。不過公主問我,也算是問對了人。”
 

    李淳風話畢,朝著邊角上的一處書架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