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29(二更)

    因她已不必像是去年一樣, 還只能被迫待在馬車上,她更覺得出宮這個機會來得妙極。
 

    能自己走幾步路了,也就更能親自領略長安風光了。
 

    這份好消息, 讓她甚至選擇暫時性忽略一些不大痛快的事情。
 

    比如說, 在母親被封為皇后之後,武家眾人的地位也自然應當水漲船高。
 

    所以武媚娘同父異母的兄長, 也在封官行列。
 

    消息送達後,他們應當不日間會抵達長安一遭。
 

    但李清月想了想傳聞中這幾位“兄長”對楊氏母女的打壓,估摸著母親沒那麼好脾氣讓他們繼續沾著自己的光。
 

    反正打擊這群人的勢力, 對於剛經歷了一番外戚干政之事的李治來說, 或許還是好事,她也沒什麼好操心的。
 

    那麼比起武元慶武元爽這些人, 更讓李清月擔心的,還是行將前來長安的武順和其子女。
 

    對於母親來說,武順是去年年末剛死了丈夫、帶著一對子女生活的寡婦, 自當得到她的照看,但這對子女是不是省油的燈,那便另當別論了。
 

    好在,這兩人年歲都尚小,總能找個法子弄遠點的。
 

    李清月咬了咬牙,先將他們在心中記了一筆。
 

    這並非箭在弦上之事,還不至讓她亂了陣腳,相比之下,反倒是另一件事有些微妙。
 

    已過世的武士彠在去年剛被追贈了個幷州都督的情況下, 又因是皇后之父,被追贈了司徒與周國公的名號。
 

    但這名號有些不妥啊。
 

    周國公的夫人理該是武媚孃的母親楊夫人才對,偏偏蕭淑妃如今隨侍的那位姬夫人, 恰好還領著一品周國夫人的名頭。
 

    姬揔持反應得其實不慢,她心知這封號有些不妙,便上表於李治,請求辭掉周國夫人的名號,給她另改一個。
 

    結果,也不知是因李治覺得給錯了封號後卻讓保母避諱有所不妥,還是要藉此對剛拿到皇后位置的武媚娘敲打一二,又或者是真覺得此事沒什麼大不了的,竟並未批准此事。1
 

    李清月盯著李治半天,也沒猜出這傢伙在想什麼玩意。
 

    反倒是李治在發覺女兒盯著他後轉回頭來問道“阿菟這是在作甚”
 

    李清月總不能真將此事擺在檯面上來問。
 

    她仰頭說道“我在想大酺慶典出門。”
 

    李治已習慣了女兒自二三月裡到如今這半年間日益順暢的表達,沒對此有所意外,反倒是饒有興致地問道“那你做了哪些準備”
 

    李清月一本正經地答道“阿孃說,我需想好出門的時間、行路的方式、攜帶的資材,還有便是一併出行的人。”
 

    她甚至指了指面前的本子,頗有準備充分的意思。
 

    李治都要被這模樣給逗笑了。
 

    便聽得清月說道“出門的時間好說,大酺頭一日必定人潮擁堵,若我走丟了,阿耶阿孃要心疼了。第三日呢,阿孃說許多好玩的已收攤不見,就該第二日去。”
 

    他點頭。
 

    這聽起來有點道理,可若人人都是這樣想的,那便有點好笑了。
 

    李清月又道“行路的方式嘛,我如今能在宮中走小半個時辰,但長安街市上各種新鮮玩意若要看下來,起碼得半日工夫。”
 

    “阿孃說若我走不動有幾個辦法,一個便是弄一輛板車,隨時坐上去休息,另一個便是弄個腰輿。”
 

    李治問道“那你選了哪一個”
 

    “有車自然要坐車的。”李清月答道。
 

    腰輿這種東西,若是放在宮中為行動不便的年邁官員服務,或許還算好用,比起尋常的轎輦也要輕便不少。但若是用在逛街上,那就當真太醒目了。
 

    她又補充道“我要一輛驢拉的小板車。”
 

    反正她不是去街市上逞公主架子的,怎麼方便怎麼來。
 

    見李治首肯,她接著說道“再便是聽阿孃說,街上會有很多有趣的食物和手藝奇巧之物,阿孃已將買東西所用的錢財交給澄心了,讓她幫我管著,別瞧見什麼都買回來。”
 

    李治笑道“你便是都買回來了也裝得下,顧慮那麼多作甚”
 

    反正她的臨照殿還能用來放雜物呢。
 

    李清月搖了搖頭,“不妥不妥,阿孃說了,要節儉些為好。而且好多東西我也吃不得”
 

    這才是最氣人的。
 

    李治努力讓自己沒在此時露出什麼幸災樂禍的神情,心中倒是暗讚了一句媚娘教女有方,問道“那隨你同行之人呢”
 

    李清月答道“宮人與護衛必定是要的,再便是我想向阿耶求幾個人。”
 

    李治挑了挑眉頭,“是要我多撥給你幾個護衛”
 

    “不是不是,”李清月搖頭,“其一便是,我想帶上素筠阿姊,她說她也沒出過宮門,想此番同去見見何為大酺。”
 

    李治思量了一番蕭淑妃之女和阿菟走得太近的影響,最後還是覺得不必在此事上擔憂過多,便並未做出阻攔,“那你可得當心別把你阿姊丟了,還有呢”
 

    像是因滿足了她帶著小夥伴一道出行的願望,讓她頗為興奮,李治眼看著女兒又往他所在的方向挪了挪,這才開口說道“阿耶,你認識的人多,必定知道,有沒有什麼年輕一點的,聰明一點的,又能當嚮導的”
 

    李治乾咳了一聲“能跟你這個聰明人交流的”
 

    見女兒毫不客氣地點頭,李治扶額,“行,我給你找人。”
 

    他手底下的人裡,大多是自他還在晉王時期便跟隨的,要找個女兒所說的“年輕人”怕是有些難度,總不能讓她去跟上官儀大眼對小眼去。
 

    不過倒也無妨,去幾個皇叔和兄弟府上問問便是了。
 

    有幾個格外喜好招攬門客能人的,總能找出幾個神童來。或許會和阿菟更有共同語言一點。
 

    但年齡也不能太小了,那就成了個負擔。
 

    “對了,”李治方要出門,又忽然想起了什麼一般問道,“你不約你阿兄一併出去”
 

    李清月連連擺手,“此番大酺是因阿孃與阿兄的緣故,若在街頭被人認出,怕是要進退無門了。”
 

    她才不找這等麻煩呢。
 

    李弘要想出門,自己去就是了。
 

    反正宮中也不缺多出一組侍衛。
 

    李弘聽了這理由,愣是好半晌都沒回過神來。
 

    只比妹妹大一歲多的他甚至還沒到三週歲,更不知道面對這等“嫌棄”的表現該當如何回答,只能目送著妹妹帶著宣城公主一併坐在小板車上出宮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