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黃葉 作品

第481章 辦科班和買戲樓

    秦淮河畔,王家。
 

    花廳之中坐著三人,分別是王文龍,薛素素和俞安期。今天沈宜修陪李國仙到廟裡進香去了,沒來。
 

    俞安期放下茶杯,沒談正事,而是先笑著說“建陽先生真有面子,這虎丘之會的場子就如此拿下了。”
 

    “還要多謝我家夫人。”王文龍笑著回答。
 

    “蘇州沈家,果然不凡。”俞安期感嘆說。
 

    俞安期的感嘆十分正常,新成立的坤班一直在應富家的堂會,但這是看在王文龍和薛素素的面子上,班社真正要獲得認可,還是需要到廟會等面向百姓的地方正式演出才能打響名聲,他原本還想著用自己的面子去找人討個場子,卻沒想到王文龍夫妻直接給坤班弄來了虎丘之會的演出機會。
 

    蘇州虎丘,那是崑腔的窩子
 

    自從嘉靖年間魏良輔改造崑曲以後,虎丘就是整個大明最有名的演出之地。
 

    虎丘山並沒有戲臺,演出的地點就在虎丘山塘的大船上,演出之時船中為戲房,船尾備菜,看戲者乘“沙飛”“牛舌”等小型船隻排列其旁,一眾小船簇擁大船,演出的日子蘇州各地的百姓都會湧聚於此,每一次演出觀眾不下萬人。
 

    如果戲班唱的好,臺下會出現“萬人齊聲吶喊”的景象,是整個大明最有震撼力的文化現象之一。
 

    虎丘的戲船有大戶管理,不是哪個班子都可以上的,而王文龍之所以能弄到坤班到虎丘出場的機會,是因為虎丘之會的主理人就是沈宜修的伯伯“曲壇盟主”沈璟。
 

    這個機會換到其他戲班,求爺爺告奶奶都不一定能上得去。
 

    俞安期說道“過去蘭社雖有名氣,卻從來去不得虎丘。”
 

    “蘇州人愛聽崑腔,而蘭社有名的是北曲,並非水平不到,只是蘇州人不喜歡罷了。”王文龍笑著說道。
 

    “若無曲壇盟主相助,便是換做崑腔,怕也難呀。”俞安期感嘆說,然後便拿出白蛇傳劇本詢問“如此,就用這出戏去虎丘了”
 

    王文龍道“可有什麼問題”
 

    “班社演出還不純熟,班裡唱北曲的藝人都是從河南招來的,原就是學的中州韻,學起來南腔來都有些困難,唱戲的火候終究不到了。”俞安期為難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