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黃葉 作品

第467章 南京提學陳子貞

    南京提學御史的駐地並不在南京應天府,而在和南京城山水相連的句容縣。
 

    別看句容只是個應天府下轄的縣城,但在明代的地位卻十分超然。因為朱元璋的祖先就來自於句容縣通德鄉的朱家巷。
 

    朱元璋小時候是和父親一起逃難到鳳陽的,當年朱元璋率兵攻取南京之後,句容朱巷的宗族父老四十餘人,還專門被徐達接到城中與朱元璋相見,讓老朱狠狠過了一把衣錦還鄉之癮。
 

    句容在朱元璋時期就分擔了一部份南京的功能,如應天巡撫和南京提學御史這兩個省級衙門就駐紮在句容縣。
 

    此刻,南京督學察院中,南京提學御史陳子貞正揹著手在院中巡視。
 

    縣教諭陳指南前來報告“三日前雷擊,擊碎屋瓦,寢室漏雨查出九處,已著工匠用黃泥填補,如今已然不漏雨了。”
 

    陳子貞聞言卻皺眉道“怎麼能用黃泥不是說過這督學察院修補要用白泥膏以及朱漆嗎”
 

    於是陳子貞受命提督南京學校後就開始想辦法,接著便和應天府商議重修南京督學察院。
 

    句容地處江南,此地百姓的眼界也看得懂這事情。
 

    在別的地方貢院修的差些也無所謂,修的再差,全省學子也只能到這裡考試。但句容的督學察院卻是有競爭者的,那就是天下聞名的南京貢院。
 

    陳指南連連稱是,笑道“我如何不知提學大人之苦心”
 

    因此,陳子貞自然重視督學察院的建設,每年打掃、修繕都儘量在場監督。
 

    歷代南京提學乾的都是籍籍無名、十分憋屈,唯獨陳子貞靠著這一項大工程名滿江南。
 

    自古官不修衙,但陳子貞對於他所在的這南京督學察院卻十分重視,不光修繕,而且還大興土木,修得盡善盡美,而陳子貞非但沒有因此受到其他官員的指責,反而落下一個能幹的名聲。
 

    這一切都是源於南京學官的尷尬地位。
 

    真別以為古人笨,考試經濟、旅遊經濟的概念在這年頭早就出現了。
 

    學官本來就沒有什麼撈錢的門路,看重的就是能夠在監考時提拔幾個門生,未來在官場上混點人脈,而陳子貞連這人脈都混不上,自然著急。
 

    於是當時的句容知縣陳於王組織全縣力量共襄其盛,陳於王親自負責,縣中的主簿、典史整套縣衙班子都上了工地,甚至督學察院的地點都換了,句容有名的華陽書院全體師生自願將書院捐獻出來作為督學察院的主體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