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黃葉 作品

第449章 護糧風潮

    十月中旬,東山聚會的十幾個文人所寫的文稿經蘇州旬報下屬的油印廠印出,滿蘇州發放。
 

    王文龍的雜詩經過幾天時間已經在蘇州的文人之中流傳開來,且這批文稿的質量相當不錯,而且全都是以批評時局、呼喚世道清明的內容為主題,天然具有傳播能力
 

    蘇州旬報也適時報導,稱此事為福建蓮社、江南西湖會的文人聚集太湖畔“為天下同聲共呼”,應者雲集。
 

    報道加上有這批文稿做底子,在江南受水災人心惶惶的背景下,立刻引來大量認同。
 

    反正王文龍知道此時天下最大的矛盾就是黨爭以及稅監,只要輿論起來,自然而然就會衝擊向這兩個方向。
 

    於是雖然最初大家的批評方向都很模糊,旬報卻也沒有做刻意的引導,怕落鼓吹輿論的話柄。
 

    蘇州旬報只是暗暗添一把火,做了南直隸水災的後續報道,將採訪到的水災災民衣食無著的情況反映出來。
 

    文會和詩稿針對的是中上層文人,水災報道則調動起了普通江南市民的情緒,兩相合流,蘇松常鎮四府的民情一下就沸騰起來。
 

    百姓們極為不滿,各大報紙也爭相質問為何南直隸流民湧入蘇州,官府卻不加以救濟
 

    蘇州官府本就害怕流民生出民變,這時本地百姓也鬧將起來,官府瞬間緊張,什麼御史、布政使都來關心流民情況。
 

    劉成以及稅吏阻撓放糧本來就是大張旗鼓的半公開行為,自然一查就清楚,官府知道了,雖然不好直接公佈,但是官府上下全都知道了這消息,和直接公開也沒什麼區別,不久之後,蘇州街面上也就把真實情況給傳開了。
 

    這其實是學習了徽州商人做生意的方法,不少徽州人考到秀才之後就不繼續科舉,只要有秀才身份一般稅監關卡就不敢攔,他們可以直接利用秀才身份去做生意。
 

    杭州、蘇州、鎮江、松江文人堵塞文廟,上疏痛批劉成的惡行,葉晝則等人則號召民黨同仁一起到南直隸去護糧。
 

    之前蘇州百姓雖然有些人知道劉成在阻撓運糧之事,但是因為蘇州家中自己有糧所以還沒有引來太大輿情,可這時情緒洶洶之下稅監自然成為情緒宣洩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