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黃葉 作品

第411章 遼北情形

    王文龍提醒王驥德說道“伯良兄可以創造一個花部之名以區別於傳統戲曲的雅部,將這種無中生有寫出的戲曲都叫做花部戲,雖然是自降身份,但亦可以避免許多口舌。”
 

    花部運動的思想對於此時的文藝界來說還是太新奇了,戲曲在這年代還是下九流的東西,很多文人恐怕無法接受戲曲自身有創造性的這種想法。
 

    此時湯顯祖的戲曲只是因為不夠合轍壓韻就被攻擊,更別說花部運動則認為只要戲曲聽起來好聽,完全可以不依音韻,這觀念說出去肯定引的一眾戲曲加大為反對。
 

    王驥德點頭道“建陽提醒的好我寫我的花部戲,他們風雅之士看自己的風雅戲,我自降身份之後,他們總不能再來罵我。”
 

    王驥德和王文龍兩人一路商量著戲曲改革之事,從瀋陽中衛繼續北上。
 

    此時已經進入夏天,冰銷雪解,行路比起大雪封路的時節方便許多。
 

    路上王文龍等人不斷碰到有南去的流民,而像他們一樣往北方去的基本上只有到邊境送物資的商人以及偶爾遇見調動的軍隊,南來北往的比例完全不平均。
 

    王平保騎在馬上,疑惑問王文龍“這地方的土壤看起來也挺肥沃,隨便開荒都好種地,這些遼人怎麼只見往南跑,不見一個往北去的”
 

    “怕不是邊境上出了什麼事情”王驥德也奇怪的說道。
 

    王文龍自然知道是什麼情況,遼東的漢人逃往關內以及南方從努爾哈赤崛起以後就已經漸漸開始,特別三萬衛一帶是遼東實控地區的北部邊陲,逃兵逃戶的情況自然更加常見。
 

    但他也不好說破,想了想道“不如找一戶人家問問,正好咱們也需要嚮導。”
 

    此時眾人從瀋陽出發,眼看就要到鐵嶺衛,再往前去就是此行的目的地三萬衛、安樂州,王文龍左右看看,見到一戶人家揹著行李,由一個四十幾歲的漢子帶隊,那漢子背上揹著軍器,雙手推著裝滿包袱的雞公車,兩個大點的孩兒都是十五六歲模樣,背的背,扛的扛,另外還牽著兩個小的揹著鍋柴,他家中女人還懷了孕,坐在一頭叫驢上。
 

    一家六口人扶老攜幼向著南邊的瀋陽中衛走去。
 

    王文龍攔住那漢子問道“你可是去往南邊的”
 

    見王文龍這一群人看打扮就是豪強,那漢子也就停下,禮貌答話道“我一家人確是要去南方投親。”
 

    王平保問“你們是衛所兵還是莊客怎麼能夠去南邊”
 

    那漢子似乎是衛所中的逃戶,正被說中,臉色一變,道“幾位老爺有什麼事情便說,若無事時,我們家人還要趕路呢。”
 

    王文龍怕王平保把人給嚇了,連忙掏出幾枚碎銀子說道“我也是南邊來的客人,要去北方做事,並非找你的麻煩,而是想問問三萬衛、鎮夷堡的情況。你叫什麼名字”
 

    那漢子接過銀兩臉色才好些,停下雞公車,擦著汗說道“小姓劉,叫劉德天的就是,不瞞老爺,我家便是鎮夷堡過來的。那邊的消息一句兩句也說不清楚,總而言之女真人現在鬧得厲害。邊境上不好做生意,不見我們這些軍戶都要南邊去嗎老爺們若是想要出關經商就更不可能了,還是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