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黃葉 作品

第409章 遼商開皮島

    李如梅同意和王文龍合作,但具體的事宜他是懶得參與的,李如梅直接給王文龍一份手書,讓王文龍去遼陽找邊境商人趙惟卿代他操作。
 

    遼陽是李如梅的老爹遼東總兵李成梁駐地所在,也是此時遼東的軍事中心。
 

    王文龍和毛文龍便帶著信南下遼陽找人。
 

    十天之後,皮島。
 

    幾人站在荒島上考察地形,趙惟卿連連點頭,惟有毛文龍還是擔心的問道“這樁生意真能成功嗎”
 

    幾天前眾人協商已定,李如梅在皮島開發中幫助跑通關係佔股份五成,王文龍出資兩萬兩,佔股份兩成,而趙惟卿聽說這計劃既有資金又有李如梅在背後支持,十分看好,也拿出五千兩投入,毛文龍沒忍住誘惑,也投了一千兩銀子。
 

    趙惟卿看著周圍環境,笑著說道“伯龍放心,這樁生意利潤很大。”
 

    趙惟卿並非泛泛之輩,而是大明第一流的遼商。
 

    遼商是近幾十年起源於萬曆援朝戰爭的商人集團,對於朝鮮的影響非常大。
 

    萬曆援朝戰爭之前,朝鮮經濟相當落後,朝鮮民間交易甚至不用白銀而用米、布,因為白銀的面額太大,甚至因為世面不繁榮沒有畜牧業。
 

    畜牧業也是需要市場交換才有意義的比如你養了一百隻雞,但是城市中沒有市場,雞肉賣不出去,雞蛋也沒人買,養雞有何意義若是要自己吃,養上幾頭也就夠了。
 

    所以萬曆援朝戰爭之前,朝鮮人一旦外出就要備上兩三頭馬,帶上各種生活物品,比如出門三天就要帶三天之糧,因為即便有白銀也無處購買。
 

    這也是為何朝鮮的歷史記載中吃肉非常奢侈的原因,倒不是他們不會養牲畜,而是沒有市場經濟。這年頭又沒有太好的保鮮技術,朝鮮國王想要吃口豬肉就得讓後廚殺頭豬。
 

    朝鮮皇宮又不是養殖場,哪能時刻備著上百頭豬所以對於此時的朝鮮君主來說吃一口豬肉都是大事了,往往是打獵打到了才有肉吃。
 

    而萬曆援朝戰爭開始之後,入朝參戰的明朝軍隊也發現自己所攜帶的銀兩根本買不到物資補給,隨軍對此情況頗為惱火,歷史記載軍官憤怒的問朝鮮使臣“爾國不採銀,不用錢,不畜雞豚,何以通貨何以食肉”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明朝只能鼓勵遼東商人前往朝鮮前線,這些商人拿著明朝的布匹等物到民間去換取糧食,然後軍隊再從商人手中購糧。
 

    這一批朝鮮商人和朝鮮王朝的官方關係非常微妙。朝鮮官方能從明朝商人手中得到大量物資,這些商人的存在也刺激了朝鮮官方對白銀的使用。
 

    因為遼商的出現朝鮮才終於成為了白銀帝國,這十幾年間漸漸不再是靠以物易物交易。
 

    而趙惟卿在這其中就是一個佼佼者,他對於朝鮮高層的接觸相當深入。
 

    朝鮮平壤、鐵山一帶鐵礦儲量豐富,當地的鐵價很低。萬曆援朝之戰末期,趙惟卿在朝鮮大量收購鐵器,想要僱傭朝鮮王朝的漕船幫助運輸鐵器,朝鮮方面不願意,此事鬧成了外交糾紛,就是歷史上的“水鐵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