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黃葉 作品

第388章 《中華文明入臺史》

    張燮聽了王文龍的話不禁滿臉驚訝“臺灣不是本朝才有漢人到達的麼居然在三國時就有大軍去過”
 

    這年代的人對於資料的獲取難度極大,古書中只鱗片爪的記載大多數人都沒聽過,原歷史上最早對於臺灣島的記載在三國時期就有了,但是這些史料埋藏在古書卷集之中,長期被人所忽視。
 

    在原本歷史中詳細論斷證明三國時記載的夷州就是臺灣這件事,都是由臺灣被侵佔後兩個上島的日本研究者完成的。
 

    而楊天生則是一下高興起來“怪不得建陽要我去島上尋找早先移民,原來咱們自古就有人前往臺灣,還有大軍前去征討過,這些內容報導出去,想必能夠打打那些簡稱臺灣與中原庶無聯繫之人的臉了。”
 

    “正是此意,”王文龍笑著對張燮道,“下一期的旬報上留下一個版面,專門刊登咱們中原移民早期就進入臺灣開發的故事,最好還找幾個人來對這些文物圖形畫影,將圖片也刊登到報紙上。至於那文章,我來寫。”
 

    張鼐的祖上原先是揚州大族,南宋建炎年間跟隨宋室南遷過江,宋滅元興,他們又舉家遷徙於松江,自詡漢室忠臣。
 

    如果您發現內容有誤,請您用瀏覽器來訪問
 

    原歷史上此君在天啟年間當到少詹事,經常寫文章嘲諷魏忠賢,而他的文章中不帶一個髒字,魏忠賢想抓他的毛病都抓不到,氣的魏忠賢最後只能抓他的小辮子,說張鼐經常請病假曠工,最終以詐疾之罪把他官身給削了。而張鼐也無所謂,罵爽了正好回家當富家翁。
 

    而王文龍也進到總編室開始撰寫自己早就打好腹稿的文章。
 

    而王文龍現在把這些冷門史料一一列出,整篇文章直接就佔了一個版面,尋報一刊發就引起福建震動。
 

    出生於這樣的家庭,張鼐去京城科舉時根本僱不起隨從,手下長班還是在考上進士之後於京中招募的。
 

    張鼐的長班聽不懂書商的口音,還是張鼐掏出十幾文錢對他說“去那書船上買徐子先和王建陽的文章。”那長班答應一聲才去了。
 

    最近徐光啟高中進士,松江書客查找徐光啟的文章,發現他考中進士之前最新發表的文字就是這篇物理社期刊上的光學初探,他們哪管什麼內容,直接就將此文刊印了,並且以“新科進士徐子先最新作”的名頭拿到市面上發賣。
 

    雖然進京趕考之前,張鼐只是一個窮家的後生,但是如今高中進士,張鼐對於自己未來的“錢途”已經絲毫不擔心,花錢習慣也自然改變。
 

    張鼐也頗有祖輩遺風,原本歷史中他在萬曆末年薩爾滸之戰慘敗的情況下奉命出使遼東都司,大膽深入遼東,實地考察滿清情況,依靠自己考察結果寫下使東日記籌遼疏等邊情作品呈給朝廷。
 

    萬曆三十三年正月,太湖。
 

    臨海水土誌這種冷門的地方誌在這年代幾乎沒人看過,大多數讀書人也以為開墾臺灣是本朝才有的事情,福建的士紳想跟朝廷說不放棄臺灣開海都只能拿出經濟作論據,一說到臺灣島素不屬於大陸就沒有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