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黃葉 作品

第372章 漢陽大亂

    焦竑點頭道“建陽的訓詁學方法論該是準備出版了吧此書雖然是講的小學,但是內容與考古也有千絲萬縷之聯繫,我可以為建陽寫一篇序,就用你的辦法。我將歷史上歷朝歷代史官的作為以及此作為的原因猜測寫做一篇,篇名就叫做考古摘原筆錄,附在你的新書上如何”
 

    “先生可要說定了”王文龍高興說道。
 

    焦竑是這時最有名的史學家,這篇序大概也是明朝人第一次做相關方向的研究,如果此文出現在自己的新書之中,連書帶敘文多半都能一起青史留名了。
 

    因為之前國子監經場印刷的文字斷代學講義只是小規模發售,王文龍這次出書就打算把訓詁學方法論和文字斷代學講義放在一起,還要再加入一些考據學的研究內容,打算徹底把考據學派的開山祖師位置給坐穩。
 

    焦竑在路上也開始寫考古史方面的那篇序。
 

    要寫的內容不少,路上時間只有小半個月,原本兩人覺得寫作時間不夠,多半回到南京之後,還要再忙碌一陣,才能把稿子寫出來,但是剛到開封情況就生變了,因為河道封了,準確來說是黃河決堤,整條漕運路線全堵了。
 

    如果說前兩年大明的天氣主軸是旱,那麼萬曆三十二年卻是倒轉了過來,這一年的雨水特別多,多到了成災的程度。
 

    從六月末開始,首先是京城的昌平發生大水,大水直接把京城外的明皇陵給衝了,長陵、泰陵、康陵、昭陵的排水設施全部被沖壞,陵墓之中多半也已經積水,之後大水又孕育出蟲災,把黃陵附近的樹木全部吃光。
 

    到了七月水災更厲害,京師的正陽門、崇文門附近城牆塌陷七十餘丈,大量居民受水災,大水一直綿延到永平府,連城北顯貴居住的區域都出現內澇。
 

    也就是紫禁城排水設施修的比較好,要不然萬曆皇帝也得趟著水去上班。
 

    大水在南方也同樣肆虐。
 

    泇河的疏浚攻城加班加點,居然在秋季之前結束,河道總督侍郎曹時聘功勞顯著,但他剛剛受了萬曆皇帝的誇獎,工程剛完工卻就遭遇天災。
 

    黃河就在蘇家莊決口,先淹沒了豐縣、沛縣,之後黃河水無處疏導,於是又倒灌回去奔流向山東濟寧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