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黃葉 作品

第367章 懟人第一的焦竑(56)

    又過兩年焦竑也在政爭之中失勢,被打發到南京去做國子司業,焦竑從此開始在南京修建藏書樓,漸漸的不問世事,如今他官都辭了,專心在家寫書。
 

    而焦竑寫書的主要內容就是他沒有被朝廷支持寫完的國史。
 

    他當年為了修撰國史做了大量前期研究,這是他一生的心血,自然不願意荒廢,最終將自己未寫完的國史變成了一部國朝獻徵錄與一部列明參考資料的國史經籍志。
 

    這兩本書雖然是焦竑個人所寫,但是所用的研究體例以及援引資料的深度廣度全部都是國家修史級別的,焦竑之所以會建起藏書樓,最早也是為了給自己寫書找資料。
 

    就比如國史經籍志,這本書其實只是一本目錄而已,但光是目錄就寫了六卷,分為經、史、子、集四類,外加制書類,書中名列的是歷代史志書目的名字,每個類目之後都有論述,這原本都是焦竑打算在官修國朝史籍的時候要到民間去尋找的參考書目。
 

    焦竑在此書之中對幾乎所有前代的歷史書籍從史記漢書到隋書宋史全都加以辨析和考證。
 

    看國史經籍志就能大概知道,如果萬曆沒有終止焦竑的修史工作,明代萬曆年間很可能寫出一本和資治通鑑一樣,洋洋灑灑縱論中國曆代歷史書籍的龐大國史書目,幾乎可以肯定是一代經典。
 

    而焦竑雖然沒有完成這一偉大工作,但是在準備過程中他無疑也成為了整個明代第一流的史學家,不是單單研究本朝歷史的那一種,而是貫通古史。他在國史經籍志後面附上一篇糾繆列出前人歷史研究中哪些觀點有錯誤、哪些書籍的版本之間記載有差別。
 

    不算明亡以後的史書,此時的官修史書就已經有二十三史,三千多萬字,就算每天讀一卷,全部讀完都要八年,還要參考大量的稗官野史,最後寫出其中論述不同之處,這本書想要寫出來,光是先期的資料收集就得花費十幾年時間,而且是沒有節假日天天讀書才能讀完。